迎 yíng 金文;小篆

【字形及本义】金文左边上部是“彳”,表示行走;左边下部是“止”,指脚。合起来脚在行走,表示相逢。右边是“卬”,表声。小篆与金文相似。《说文》:“迎,逢也。从辵,卬声。”“迎”的本义是“相逢”。
【字义演释】
①相逢。动词。《说文·辵部》:“迎,逢也。”
②由“相逢”引申为“迎接”。动词。《礼记·曲礼上》:“客至于寝门(客人到了正寝门前),则主人请入为席 (主人请求先进去铺坐席),然后出迎客(然后出来迎接客人)。”现如:迎客;迎宾。
③由“迎接”引申特指“迎亲”。读作yìng。动词。《诗·大雅·大明》:“文是厥祥(择吉纳币订了婚),亲迎于渭 (文王迎亲渭水旁)。”
④由“迎接”又引申为“迎合”。动词。《新五代史·唐皇后刘氏传》:“刘氏多智 (皇后刘氏很聪明),善迎意承旨 (善于迎合承奉皇帝的旨意),其佗嫔御莫得进见(其他嫔妃没有人能够得到进见)。”
⑤由“迎接”又引申为“面对着”、“正对着”。动词。李华《河南府参军厅壁记》:“如川决防(如像河川溃决堤防),如竹迎刃 (如像竹子正对着锋利的刀刃)。”现作“面对着”。如:迎面;迎头赶上。
⑥由“迎接”又引申为“迎击”。动词。《孙子·行军》:“客绝水而来(敌人渡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 (不要在水滨迎战),令半济而击之(让敌人渡过一半还有一半未渡时攻击),利(这样才有利)。”现如:迎敌。
【字义发展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