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形义

末  金文;小篆

【字形及本义】

金文在木的顶端加一短横,表示短横所指的是树的末梢。是个指事字。小篆由金文变化而来。《说文》:“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末”的本义指“树梢”。

【字义演释】

①树梢。名词。《楚辞·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跑到深水里采摘薜荔),搴芙蓉兮木末(爬到树梢上采摘莲花)。”《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树梢大了必然会折断)。”

②由“树梢”引申为“尖端”。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眼力完全可以看清楚那秋天新长出的兽毛的尖端)。”

③由“尖端”引申为“偏远”。《荀子·哀公》:“君平明而听朝 (国君天刚亮就去听朝),日昃而退(太阳偏西才退朝),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诸侯的子孙一定有在君主朝堂的偏远位子上的)。”

④由“树梢”又引申为“肢体”、“四肢”。名词。《左传·昭公元年》:“风淫末疾(受风浸渍四肢得病),雨淫腹疾(受雨浸渍腹部得病)。”

⑤由“树梢”又引申为“尽头”、“末尾”、“最后”。名词或形容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光和末(汉灵帝的光和末年),黄巾起(黄巾军兴起)。”魏学洢《核舟记》:“左手执卷末(左手拿着书画卷子的末尾),右手指卷(右手指着书画卷子),如有所语(像在说话一样)。”现作“最后”。如:十二月三十一日是一年的最末一天;末尾;期末;末代。

⑥由“末尾”引申为“衰”、“衰败”。形容词。《仪礼·士冠礼》:“公侯之有冠礼也(公侯有冠礼),夏之末造也(是从夏朝的衰败时代制作的)。”

⑦由“衰败”引申为“减轻”。动词。《左传·昭公十四年》:“三数叔鱼之恶(列举叔鱼的几条罪行),不为末减(不是减轻)。”

⑧由“末尾”又引申为“老”、“晚年”。形容词。《礼记·中庸》:“武王末受命(武王年老而受命)。”

⑨树梢跟树干或树根相比,是次要的,所以引申为“非根本的东西”、“不重要的事”。古代特指“商业”。名词。《荀子·议兵》:“今女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现在你不寻求根本的东西,而去追求那不重要的事),此世之所以乱也(这就是世道很乱的原因)。”贾谊《论积贮疏》:“今背本而趋末(现在放弃农业而去从事商业),食者甚众(消费的人增多),是天下之大残也(这是天下的大害)。”

⑩由“不重要的”引申为“碎屑”。名词。如:粉末;粉笔末儿;茶叶末儿;把药材研成末儿。

⑪由“碎屑”引申为“遗余”、“留传”。动词。陆机《吊魏武帝文》:“接汉皇之末绪(继承汉皇遗留的残余)。”

⑫借指传统戏曲角色名。名词。扮演中年男子的角色。如:生、旦、净、末、丑。

⑬虚化为副词、语气词。相当于“没有”、“不”; “么”。

【字义发展图示】

随便看

 

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