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mǔ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字形及本义】甲骨文和金文
表示两臂,
表示坐立的人,在人体上部两侧各加一点,表示两乳,在头顶上加一横,表示束髻之簪,表示女性已成年。合起来看,像两臂放于胸前、胸部袒露、两乳突出的成年女性坐立之状。《甲骨文字典》:“或于胸部加两点以示女乳,或于头部加一横画以示其头饰,则女性之特征益显。”“母”的本义指“母亲”。
【字义演释】
①母亲。名词。《论语·里仁》:“父母在 (父亲母亲在世),不远游(不出远门),游必有方(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去处)。”现如:父母;母亲。
②由“母亲”引申泛指“女性长辈”或对“老年妇女”的称呼。名词。《史记·淮阴侯列传》:“诸母漂(一些老年妇女在洗衣),有一母见信饥(其中有一位年老妇女看见韩信饥饿),饭信(就把饭送给韩信吃)。”现作“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如:姑母;舅母;姨母;伯母等。
③由“母亲”又引申泛指“雌性”。形容词。《孟子·尽心上》:“五母鸡 (五只母鸡),二母彘(两只母猪)。”
④由“母亲”又引申为“本源”、“根源”。名词。《老子》:“无名天下之始(天下的开始没有名称),有名万物之母(万物的本源却有称呼)。”
⑤由“母亲”又引申指“能使他物滋生的东西”。名词。《本草纲目·谷曲》:“酒非曲不生(没有曲是造不成酒的),故曰酒母(所以曲叫酒母)。”现引申作“事物所从产生出来的”。如:母机;母校;失败为成功之母。又引申指“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如:子母环;子母机;螺母。
【字义发展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