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形义

誓 shì 金文;小篆

【字形及本义】

金文左边上部是“手”,下部是“言”,右边是“斤”。“言”指说话;“手”与“斤”组成“折”,有“使对方屈服”意,因而含有“约束”的意思。合起来表示言辞受约束。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说文》:“誓,约束也。从言,折声。”“誓”的本义指“古代军中告诫、约束将士的言辞”。

【字义演释】

①古代军中告诫、约束将士的言辞。名词。《书·汤誓》(“书经”,商汤讨伐夏桀时告诫将士的言辞)。唐玄宗《條制蕃夷事宜诏》:“誓将士必须以罚以赏(向将士宣布告诫号令必须施行惩罚和奖赏)。”

②由“告诫、约束将士的言辞”引申为“发誓”、“立誓”。动词。《诗·卫风·氓》:“言笑晏晏(说说笑笑那么欢),信誓旦旦(山盟海誓许了愿)。”《左传·隐公元年》:“遂置姜氏于城颍(于是庄公就把姜氏安置在城颍),而誓之曰(发誓说):‘不及黄泉(不到黄泉),无相见也(不要相见了)。’”现如:誓死不二;誓为祖国的现代化而奋斗。现又引申为“表决心的话”。名词。如:誓词;誓言;宣誓。

③由“告诫、约束的言辞”又引申为“盟约”、“诺言”。名词。《左传·昭公四年》:“周武有孟津之誓(周武王有孟津的盟约)。”

【字义发展图示】

随便看

 

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