诋 dǐ 詆;金文
;小篆
【字形及本义】金文左边是“言”,指说话,这里指说的谴责话;右边是“氐”,表声。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说文》:“诋,苛也。一曰诃也。从言,氐声。”“诋”的本义是“谴责”、“斥骂”。
【字义演释】
①谴责、斥骂。动词。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诋大酋当死(斥骂元朝统帅应当死),骂逆贼当死(骂叛徒也当死)。”《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五回:“弟闻得世兄也诋(骂)尽流俗,性情中另有一番见解。”
②由“斥骂”引申为“毁谤”、“诬蔑”。动词。《墨子·修身》:“虽有诋汗之民(那么,虽然有喜欢毁谤揭发阴私的人),无所依矣(也就无处依存了)。”现如:诋毁。
③由“毁谤”引申为“欺”。动词。《汉书·东方朔传》:“朔擅诋欺天子从官(东方朔擅自欺骗天子侍从官),当弃市(应该在市井处死)。”
【字义发展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