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 jìn 盡;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字形及本义】甲骨文下面是“皿”,上面像手持禾形。合起来,手持禾洗涤器皿,表示器中物尽。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 (甲文) 从又持禾,从皿,像涤器形。”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繁化而来。《说文》:“尽,器中空也。从皿, 㶳声。”“尽”的本义是“器物中空”。
【字义演释】
①器物中空。形容词。《说文·皿部》:“尽,器中空也。”
②由“器物中空”引申为“竭”、“完”、“没有了”。动词。《墨子·公输》:“公输盘之攻械尽(公输盘攻城的器械用光了),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墨子守城的办法还有余)。”陶潜《桃花源记》:“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的源头处没有了),便得一山 (便看到一座山)。”现如:用尽力气;说不尽的好处。
③由“完”引申为“死”。动词用作名词。陶潜《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从大自然的运转变化而归于泉下),乐夫天命复奚疑 (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困惑怀疑)。”现如:同归于尽。
④由“完”又引申为“全部使出或用出”。动词。《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我在治理国家方面),尽心焉耳矣(真的是费尽了心力呀)!’”《商君书·错法》:“功分明 (功劳分明),则民尽力(那么民众就会使出全力); 民尽力(民众使出全力),则材自练(那么有才能的人自然会勇猛)。”现如:尽心;尽力。又引申为“竭力做到”。如:尽职。
⑤由“全部使出或用出”虚化作副词。相当于“全部”、“极”。现如:尽数收回;尽善尽美。
【字义发展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