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壞、傾倒。如:「圮墳」。《三國志.卷二五.魏書.辛毗楊阜高堂隆傳.高堂隆》:「自謂本枝百葉,永垂洪暉,豈寤二世而滅,社稷崩圮哉?」《清史稿.卷四二.災異志三》:「八月,句容大雨,屋舍傾圮無算。」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土部》。
《類篇.土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一)
「」為「圮」之異體。圮,《說文.土部》:「,毀也。從土、己聲。《虞書》曰:方命圮族。」《類篇.土部》「」下云:「盈之切。《說文》東楚謂橋為。……又部鄙切。《說文》毀也。《虞書》方命族。」《四聲篇海.土部》「」下云:「皮美切。《書》曰:方命族。孔安國云:毀也。」按:由篆形觀之「」當為「圮」形之訛。依《異體字例》,凡「己」形多演變作「已」,故「」當為「圮」之異體字。
(二)
=>「圯」之異體。
《玉篇.土部.圯字》。
《重訂直音篇.卷一.土部》。
《龍龕手鑑.土部》。
「圯」為「圮」之異體。圮,《說文解字.土部》:「,毀也。從土、己聲。《虞書》曰:方命圮族。」《龍龕手鑑.土部》收「圯」形,注云:「皮美反。毀也、覆也。」《玉篇.土部》亦作「圯」,注云:「皮美切。毀也。《書》方命圯族。」《廣韻.上聲.旨韻》「圯」下云:「岸毀,又覆也。」按:「圮」字書、韻書多作「圯」,「圯」當為「圮」形之訛,亦當視為「圮」之異體字。
#「圯」另兼正字。
《佛教難字字典.土部》。
《偏類碑別字.土部.圮字》引〈唐處士孟師墓誌〉。
《干祿字書.上聲》。
「」為「圮」之異體。圮,《說文.土部》:「,毀也。從土、己聲。《虞書》曰:方命圮族。」《偏類碑別字.土部》引〈唐處士孟師墓誌〉「」作「」。《干祿字書.上聲》收「」字,注云「毀」。《佛教難字字典.土部》「」下亦收「」形。按:「」為「圮」形之訛,古文獻多收「」字,故「」當為「圮」之異體字。
段注本《說文.土部》。
《正字通.酉部》。
《漢語大字典.酉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