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火熄滅。澤存堂本《玉篇.火部》:「熸,火滅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王夷師熸。」晉.杜預.注:「吳、楚之間謂火滅為熸。」漢.蔡邕〈釋誨〉:「懼煙炎之毀熸,何光芒之敢揚哉?」
2. 燒毀、滅亡。唐.李世民〈克高麗遼東城詔〉:「聊命縱火,數處熸燃,焚其樓雉,並為煨燼。」清.梁啟超《中華大字典.序》:「始皇焚書,古文熸焉。」
3. 戰敗、潰敗。《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子瑕卒,楚師熸。」《清史稿.卷二四.德宗本紀二》:「庚寅,劉公島陷,水師熸。」
〔關鍵文獻〕
《正字通.火部》。
《中文大辭典.火部》。
「」為「熸」之異體。《集韻.平聲.鹽韻》熸,注云:「吳楚謂火滅為熸。將廉切」。
「」之字形,見於《四聲篇海.火部》,注云:「子廉切。火滅也。又盡也」。《正字通.火部》收「」,云:「俗熸字」。
故「」字當為「熸」之聲符變易之另構字,收「」為「熸」之異體也。
《龍龕手鑑.火部》。
《中華字海.火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漢語大字典.火部》。
《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七.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
《新唐書.卷一三三.郭知運傳》。
「」之字形,見於《新唐書.卷一三三.郭知運傳》:「其下尚六千人,殊死戰,虜示以英傑首,終不屈,師遂。」今之字書《漢語大字典.火部》引此文,收「」同「熸」。
據《字彙.火部》熸,注:「與殲同」。又《正字通.火部》熸,注:「與殲通」。故「熸」之聲符以音義相近之「殲」字代換,另簡形為「」。今收「」為「熸」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