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苗、火花。同「焰」。《說文解字.炎部》:「燄,火行微燄燄也。」《朱子語類.卷五.性情心意等名義》:「譬如這燭火,是因得這脂膏,便有許多光燄。」《晉書.卷一○七.石季龍載記下》:「光燄照天,金石皆盡,火月餘乃滅。」唐.杜甫〈火〉詩:「風吹巨燄作,河櫂騰煙柱。」
=>「焰」之異體。
段注本《說文.火部》。
《正字通.火部》。
《字辨.體辨一》。
#「焰」另兼正字。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火部》引〈目連記〉。
《中國書法大字典.火部》。
《干祿字書.去聲》。
《玉篇.炎部.字》。
《廣韻.上聲.琰韻》。
《康熙字典.火部》。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古文字略》。
《彙音寶鑑.兼下去聲》。
《敦煌俗字譜.火部.燄字》引〈中4.26.上2〉。
「燄」字,《說文解字.炎部》云:「,火行微燄燄也。從炎聲。」「」字從臼,而「臼」之行草或作「旧」,故「」或省易作「」,猶如「舀」字亦從臼,故「舀」字亦可省易作「」。且以「」與「舀」二形相似易混,故從之字或混從舀,再混從。依此類推,「燄」字可作「」。《敦煌俗字譜.火部.燄字》引〈中4.26.上2〉即作「」形,可以為證。故收「」為「燄」之異體可也。
《集韻.上聲.琰韻》。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