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痛。《說文解字.疒部》:「痞,痛也。」 2. 慢性脾臟腫大,腹內如生硬塊,故稱為「痞塊」、「痞積」、「痞疾」。《玉篇.疒部》:「痞,腹內結病。」《廣韻.上聲.旨韻》:「痞,腹內結痛。」《黃帝內經.素問.卷七一.六元正紀大論》:「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殘骸餘魂,百病所集,痞結伏積,不食自保。」 3. 中醫稱腹胸間氣血阻塞不順暢之症狀。漢.張機《傷寒論.卷四.辨太陽病脈證中篇》:「心下痞,按之濡。」《南齊書.卷五三.良政列傳.虞願》:「食逐夷積多,胸腹痞脹,氣將絕。」 4. 無賴、胡作非為之人。如:「地痞」、「痞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七回:「並且你是個清白良民,他把那辦地痞流氓的刑法來辦你,便是損了你的名譽,還可以叫他賠錢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四回:「那和尚與流痞,以為一隻指頭的地,賣他四十元,很是上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