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197A02197A02197A02197
字號A02197正字 - 06 - 09 
說文釋形大徐本:,涌也。从水,匈聲。(許拱切)
段注本:,洶洶涌也。从水,匈聲。(許拱切)
注音ㄒㄩㄥ
漢語拼音xiōng
釋義

1.  水流騰貌。如「洶涌」、「洶洶」、「洶湧」。說文解字.水部:「也。」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涌彭湃。」楚辭.劉向.九.逢紛》:「波逢洶涌濆滂沛兮。」《三國演義》第六六回:「忽然江上猛風大作,白浪掀天,波濤洶湧。」亦作「洶湧」。

2.  形容氣勢盛大。如「洶涌」、「洶湧」。唐.黃滔融結為何嶽賦:「剛柔隨之湧,嗜欲繼之而隆崇。」清.采蟲鳴漫錄卷○:「努目向人,勢甚。」

3.  喧擾騷動。如「動」。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每將興工,市肆動,公私然。」聊齋志異.卷.偷桃:「忽有一人率披童,荷擔而上,似有所白;萬聲動,亦不聞為何語。」《二十載繁華夢》第九回:「及到了門前,已聽得樓上人聲洶湧,巴不得三步登到樓上。」

A02197-00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腫韻.洶字》引〈周憬功勳銘〉。


注音 ㄒㄩㄥ
漢語拼音 xiō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洶」之異體。「洶」之篆文作「」,大徐本《說文解字.水部》:「涌也。從水匈聲。」段注本則作「洶洶,涌也」,義同。「」字始見《漢隸字源.上聲.腫韻》引〈周憬功勳銘〉,《隸辨.上聲.腫韻》「」字下注曰:「《說文》作『洶』,碑省從『凶』。」其後《集韻.上聲.鍾韻》、《類篇.水部》均以為「洶」之或體。夫「凶」,《說文解字.凶部》:「惡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匈」,《說文解字.部》:「膺也。從凶聲。」二字義別,然俱為許容切,是為以音同之字改易聲符之例也,為異體無疑,故可收。

A02197
A02197-005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彙音寶鑑.恭上平聲》。


A02197
A02197-003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注音 ㄒㄩㄥ
漢語拼音 xiō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洶」之異體。「洶」之篆文作「」,大徐本《說文解字.水部》:「涌也。從水匈聲。」段注本則作「洶洶,涌也」,義同。「」字見《龍龕手鑑.水部》曰:「今。音,水勢也。」此字其中作「」,當是「凶」筆勢相連而增筆者也,書家多有之。形雖小異而猶知其為同,故可收。

A02197
A02197-004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四聲篇海.水部》。

《重訂直音篇.卷五.水部》。


A02197
A02197-002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水部》。


注音 ㄒㄩㄥ
漢語拼音 xiō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洶」之異體。「洶」之篆文作「」,大徐本《說文解字.水部》:「涌也。從水匈聲。」段注本則作「洶洶,涌也」,義同。「」字始見《字彙.水部》,曰:「許容切,音,水勢。」「」為「兇」增筆形變之俗體,《說文解字.凶部》:「兇,擾恐也。從在凶下。」《說文解字.部》:「匈,膺也。從凶聲。」二字義別而同音(許容切),是為以同音字改易聲符之例也,故《正字通.水部》「」下注曰:「俗『洶』字。」信然,故可收。又:「」字,並見此。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隸字源
上聲.二腫.頁235.左
隸辨
卷三.上聲.二腫.頁330.左
金石文字辨異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廣韻
集韻
平聲.三鍾.虛容切.頁20
上聲.二腫.筍勇切.頁304
上聲.二腫.詡拱切.頁305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三.韻辨輯略.頁498.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恭上平聲.頁269.左
異體字手冊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中華字海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2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