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人。《說文解字.老部》:「耆,老也。」本指六十歲之老人,後為對老人之通稱。《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孟子.梁惠王下》:「乃屬其耆老而告之。」
2. 強橫。《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不僭不貪,不懦不耆;完其守備,以帶不虞。」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至韻.耆字》引〈老子銘〉。
《隸辨.去聲.至韻.字》引〈老子銘〉。
《隸辨.去聲.至韻.字》引〈武梁祠堂畫象〉。
《字彙補.目部》。
「」為「耆」之異體。「耆」,《說文解字.老部》云:「,老也,從老省旨聲。」隸變作「耆」。《四聲篇海.目部》曰:「,音耆,義同。」《字彙補.目部》遂云:「,與耆音義同。」《康熙字典》以降,後世字書皆云「」同「耆」,故「」可收為「耆」之異體字。
《漢隸字源.平聲.脂韻.耆字》引〈成陽令唐扶頌〉。
《干祿字書.平聲》。
「」為「耆」之異體。「耆」,《說文解字.老部》云:「,老也,從老省旨聲。」隸變作「耆」。《干祿字書.平聲》云:「、、耆:上中通,下正。」《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曰:「,唐《彌勒像碑》:『似山之接王。』或按:耆為。」謹按:凡從耆之字,以筆勢之小異,亦或作「」,故「」可收為「耆」之異體字。
《重訂直音篇.卷三.老部》。
《廣韻.平聲.脂韻》。
《異體字手冊.十畫》。
《集韻.上聲.旨韻》。
「」為「耆」之異體。「耆」,《說文解字.老部》云:「,老也,從老省旨聲。」隸變作「耆」。《集韻.上聲.旨韻》曰:「、耆:渠伊切,《說文》:『老也。』一曰:至也,至於老境;一曰:瘢。耆或省。」《類篇.老部》因之。《字彙補.老部》亦曰:「,同耆。」謹按:「耆」本從老省旨聲,「」則從老旨聲,以省與不省之別,遂分為二體,故「」可收為「耆」之異體字。
《龍龕手鑑.目部》。
《佛教難字字典.老部》。
《偏類碑別字.老部.耆字》引〈寶梁經〉。
《碑別字新編.十畫.耆字》引〈隋寇嶠妻薛氏墓誌〉。
《碑別字新編.十畫.耆字》引〈隋劉淵墓誌〉。
《龍龕手鑑.邑部》。
《字彙補.邑部》。
《漢語大字典.邑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