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說文解字.犬部》:「
,犬吠聲。從犬,斤聲。語斤切。」《玉篇.犬部》:「
,牛隹、語斤二切。
,犬聲。狺,同上。」《廣韻.平聲.真韻》:「
,犬聲。狺,上同。」《集韻.平聲.諄韻》:「狺、
,犬吠聲。〈楚辭〉:猛犬狺狺。或從斤。魚巾切。」《平聲.欣韻》:「
、狺,〈說文〉:犬吠聲。或從言。魚斤切。」《龍龕手鑑.犬部》:「
、
,〈玉篇〉皆語斤反,犬爭也。」《正字通.犬部》:「
,同
,一作狺。或借用齗。」《經典文字辨證書.犬部》:「
,正;狺,俗。」
按《說文》有「
」無「狺」。《古文字類編》周晚「狺父鬲」,收有「狺」字。「
」從斤聲,斤,舉欣切,古音十三部。「狺」字當是從犬從言,言亦聲。言,語軒切,古音十四部,二者古音最近,故「
」亦可作「狺」,
本正字,狺為俗字,今則以俗「狺」為正,故「
」則為異體矣。
(一)
=>「啀」之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