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留住、停留。《集韻.去聲.祭韻》:「傺,《博雅》:『逗也。』」《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欲儃佪以干傺兮,恐重患而離尤。」《楚辭.宋玉.九辯》:「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深藏。」
2. 「侘傺」:失志不得意。《楚辭.屈原.離騷》:「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三國魏.曹丕〈曹蒼舒誄〉:「兼悲增傷,侘傺失氣。」
〔關鍵文獻〕
《中國書法大字典.人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為「傺」之異體。《玉篇.人部》:「,敕厲、子例二切。侘,失志貌。……」按「」為「傺」之異體。而《玉篇》注文字作「」。《中國書法大字典.人部》引〈蘇軾〉字作「」,楷作「」。按部件癶之形變符合《異體字例》。故可定「」為「傺」之異體。
《龍龕手鏡.人部》。
《玉篇.人部.字》。
《四聲篇海.人部》。
「」為「傺」之異體。《廣韻.去聲.祭韻》:「傺,侘。」今標準字體「」作「傺」。《龍龕手鑑.人部》:「,丑例反。侘也。」《玉篇.人部》《四聲篇海.人部》字並作「」。蓋夕由省筆而成。故可定「」為「傺」之異體。
《彙音寶鑑.嘉上去聲》。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