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537A03537A03537A03537A03537A03537A03537A03537A03537A03537A03537A03537A03537
A03537A03537A03537
字號A03537正字 - 10 - 14 
說文釋形,王女也。从艸,冡聲。(莫紅切)
,覆也。从、豕。(莫紅切)
注音ㄇㄥˊ
漢語拼音méng
釋義

❶覆蓋、遮著。如:「蒙上一張紙。」
❷欺騙、瞞騙。如:「蒙騙」。左傳.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
❸冒。漢書.卷五十一.賈山傳:「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聞,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漢書.卷四十九.錯傳:「故能使其眾蒙矢石,赴湯火視死如生。」
❹受到、承受,表示感敬。如:「蒙您照料,十分感謝。」文選.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❺遭受、遭遇。如:「蒙難」。易經.明夷卦曰:「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元史.卷六十五.河渠志二:「黃河決溢千里蒙害。」

❶昏昧無知的心智。如:「啟蒙」。黃帝內經素問.卷十一.舉痛論:「令驗於己而發蒙解惑,可得而聞乎?」
❷孩童。如:「童蒙」。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坎(☵)下(☶)上。進退兩難,不知所適之
❹蒙古的簡稱。如:「蒙藏」。
❺姓。如秦朝有蒙恬。

⇒作「」形時,為」之異體。

⇒作「」形時,為」之異體。

A03537
A03537-004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東韻.蒙字》引〈唐楊將軍新莊像銘〉。


注音 ㄇㄥˊ
漢語拼音 méng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蒙」之異體。蒙,《說文解字.艸部》作「」,云:「王女也,從艸聲。」《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東韻》引〈唐楊將軍新莊像銘〉「蒙」作「」,《偏類碑別字.艸部》、《碑別字新編.十四畫》及《佛教難字字典.艸部》皆引此銘文。「」蓋「蒙」之別字(《偏類碑別字》說),「」亦當為「蒙」之異體字。

A03537-001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C00410部》。


=>」之異體。

注音 (一)ㄇㄥˊ (二)ㄓㄨㄥˇ
漢語拼音 (一)méng (二)zhǒng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

」為「蒙」之異體。蒙,《說文解字.艸部》作「」,云:「王女也,從艸聲。」,《說文解字.C00410部》作「」,云:「覆也。從C00410豕。」段注云:「凡蒙覆、僮蒙之子,今字皆作蒙,依古當作,蒙行而廢矣。」《集韻.平聲.東韻》「」下云:「通作蒙」,以「蒙」代「」之已現。今既以「蒙」為正字,又兼含「覆」義,故「」可視為「蒙」之異體字。

()

=>」之異體。

A03537
A03537-008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日部》。

《漢語大字典.日部》。


A03537
A03537-013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四畫.蒙字》引〈魏穆墓誌〉。


A03537
A03537-006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平聲》。


注音 ㄇㄥˊ
漢語拼音 méng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蒙」之異體。蒙,《說文解字.艸部》作「」,云:「王女也,從艸聲。」《干祿字書.平聲》收「」二形,注云:「上通下正」。蓋「蒙」上艸字頭古有連筆作「艹」者,如《玉篇.艸部》「」字;「蒙」下「」形也多有省作「」者,如《敦煌俗字譜.艸部》引〈中101.1016.下10〉作「」,《中國書法大字典.艸部》〈禮器碑〉作「」。故「」當為「蒙」之異體字。

A03537
A03537-009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艸部.蒙字》引〈中101.1016.下10〉。


A03537
A03537-010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東韻.蒙字》引〈北海相景君碑〉。


A03537
A03537-018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草部》。


A03537
A03537-003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東韻.字》引〈曹全碑〉。


注音 ㄇㄥˊ
漢語拼音 méng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蒙」之異體。蒙,《說文解字.艸部》作「」,云:「王女也,從艸聲。」《隸辨.平聲.東韻》引〈曹全碑〉,蒙作「」,《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引〈列女傳〉、〈通俗小說〉亦有作「」者,蓋「艸」頭行楷作「」,而「」又訛與「家」字混同。「」當為「蒙」之異體字。

A03537
A03537-011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東韻.字》引〈史晨後碑〉。

《字鑑.平聲.東韻》。


A03537
A03537-005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艸部》。


注音 ㄇㄥˊ
漢語拼音 méng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蒙」之異體。蒙,《說文解字.艸部》作「」,云:「王女也,從艸聲。」從「艸」之字,今楷定其形為「艹」,而古書中多有作「」者。以「蒙」為例,《俗書刊誤.卷一》《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加畫者》《字彙.艸部》《正字通.首卷.從古》《字彙補.艸部》等都作「」,故「」當為「蒙」之異體字。

A03537
A03537-020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引〈通俗小說〉。


A03537
A03537-021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加畫者》。


A03537
A03537-015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艸部.蒙字》引〈隋虎賁內郎將關明墓誌〉。

《碑別字新編.十四畫.蒙字》引〈隋關明墓誌〉。


A03537
A03537-002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艸部》。


注音 ㄇㄥˊ
漢語拼音 méng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蒙」之異體。蒙,《說文解字.艸部》作「」,云:「王女也,從艸聲。」段注云:「籀文作。」《佛教難字字典.艸部》亦收字。「」字不見於早期字書,亦不見文獻引用,然《中文大辭典.艸部》收「」,《中華字海.艹部》收「」,都引自段注《說文》。段注之說今不見所據,然多為人所引用,故「」當可視為「蒙」之異體字。

A03537
A03537-019
部首筆畫  - 06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鑑.平聲.東韻》。


A03537
A03537-007
部首筆畫  - 07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經典文字辨證書.艸部、C00410部》。


注音 ㄇㄥˊ
漢語拼音 méng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蒙」之異體。蒙,《說文解字.艸部》作「」,云:「王女也,從艸聲。」《經典文字辨證書.艸部、C00410部》都收「」字,以為「」「」之俗字。《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平聲》則以「」字為非。《字辨.體辨三》列「蒙」二字,亦僅以「蒙」形為正,然《彙音寶鑑.弓下平聲》仍作「」,其上之「」,艹」之變也。「」當為「蒙」之異體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平聲.一東.頁4.右
隸辨
卷一.平聲.一東.頁10.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平聲.頁4.右
五經文字
艸部.頁26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卷中.頁22.右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一東.謨蓬切.頁7
平聲.一東.謨蓬切.頁7
上聲.一董.母楤切.頁301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一.平聲.一東.頁11.左
六書正譌
平聲.一東韻.頁10.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一東.頁541.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艸部.頁3.左
卷三.C00410部.頁8.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兩字辨似.頁49
卷二.正譌.頁183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下.頁148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公下平聲.頁143.左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2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