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3611B03611B03611B03611B03611B03611
字號B03611正字 - 06 - 12 
說文釋形
「聒」《說文》作「」。
大徐本:語也。从耳,昏﹝﹞聲。(古活切)
段注本:,讙語也。从耳,聲。(古活切)
注音ㄍㄨㄚ
漢語拼音guā
釋義

喧嘩、吵雜。如:「聒噪」。《說文解字.耳部》:「聒,驩語也。」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或賓客盈座,鳴聲聒耳。」宋.王安石〈和惠思歲二日二絕〉之一:「為嫌歸舍兒童聒,故就僧房借榻眠。」

B03611
B03611-001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字彙補.部》。


=>」之異體。

注音 (一)ㄍㄨㄚ (二)ㄨㄤ
漢語拼音 (一)guā (二)wā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聒」之異體。「聒」字見《說文解字.耳部》,篆文作「」,曰:「讙語也。從耳聲。」(大徐本「讙」作「」)隸定本當作「」,今則通行作「聒」(見《龍龕手鑑.耳部》、《玉篇.耳部》)。

」字始見《四聲篇海.亠部》,曰:「古文,音尪。」未詳為何字之古文,降及《字彙補.亠部》則曰:「古文『聒』字。」不詳所據。觀其字形,與「聒」相去遠甚,形構之旨無可說者,且《四聲篇海》僅記其音讀,何後出之《字彙補》反能明其為何字之古文?是又可疑也,其中容或有訛舛!雖則如此,然《康熙字典.亠部》、《中文大辭典.亠部》並從《字彙補》,則「」為「聒」之異體有據,故可收。

()

=>」之異體。

B03611-007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清.蒲松齡.聊齋俚曲集.磨難曲.第十三回》。

《敦煌變文.降魔變文》。


#「」另兼正字。
=>」之異體。
=>」之異體。

注音 (一)ㄍㄨㄚ (二)ㄏㄨㄚˋ (三)ㄕˋ #(1)ㄍㄨㄚ (2)ㄏㄨㄞˋ
漢語拼音 (一)guā (二)huà (三)shì #(1)guā (2)huài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咶」為「聒」之異體。「聒」之篆文作「」,《說文解字.耳部》:「讙語也。從耳聲。」(大徐本「讙」作「」)隸定當作「」,今則通行省作「聒」。「咶」字,《廣韻》凡三見:1.怪韻:「鼻息。」火怪切;2.夬韻:「息聲。」火夬切;3.韻:「息也。」下刮切。實者此字歷來除「火怪切」外,尚有「善指切」、「胡化切」、「古活切」等,說詳「話」字條。

「咶」字之為「聒」,不見字書,然《降魔變文》曰:「香芬芳而撲鼻,鳥噪咶而和嗚。」蒲松齡《聊齋俚曲集.磨難曲》第十三回:「鬧吵吵咶殺人,只待將鳴蟬罵。」此二「咶」即「聒」也。據此,「咶」、「聒」同為一字,雖不見字書,然文獻有據,為異體可從,故可收。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

=>」之異體。


#「」另兼正字。
B03611
B03611-005
部首筆畫  - 06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入聲.末韻》。


注音 ㄍㄨㄚ
漢語拼音 guā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聒」之異體。「聒」之篆文作「」,《說文解字.耳部》:「讙語也。從耳聲。」(大徐本「讙」作「」)隸定當作「」,今則通行省作「聒」。「」字始見《廣韻.入聲.末韻》,曰:「聲擾。」按:「聒」與「」,右上一為撇一為橫線,實為筆勢之稍異耳,就「」而言,二字同為省變之俗則一也,今既以一撇之「聒」為正,則一橫線之「」乃為其異體無疑,故可收。

B03611
B03611-002
部首筆畫  - 07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耳部》。


注音 ㄍㄨㄚ
漢語拼音 guā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聒」之異體。「聒」之篆文作「」,《說文解字.耳部》:「讙語也。從耳聲。」依篆文,隸定當作「」,今則通行作「聒」,故《正字通.耳部》曰:「本作『』,篆作『』,俗省作『聒』。」說是。今既以俗省之「聒」為正字,則「」反為其異體矣,故可收。

B03611
B03611-003
部首筆畫  - 12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耳部》。


注音 ㄍㄨㄚ
漢語拼音 guā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聒」之異體。「聒」之篆文作「」,《說文解字.耳部》:「讙語也。從耳聲。」(大徐本「讙」作「」)隸定當作「」,今則通行省作「聒」。「」字始見《字彙補.耳部》,曰:「古《尚書》『聒』字。」《康熙字典.耳部》、《中文大辭典.耳部》從之。按:字本從「」,此字改從「」,未詳形構之旨,或是俗寫之一耳。字書既已載錄,其為「聒」之異體有據,故可收。

B03611
B03611-006
部首筆畫  - 15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耳部》。


=>」之異體。

注音 (一)ㄍㄨㄚ (二)ㄍㄨㄚ
漢語拼音 (一)guā (二)guā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聒」之異體。「聒」之篆文作「」,《說文解字.耳部》:「讙語也。從耳聲。」(大徐本「讙」作「」)隸定當作「」,今則通行省作「聒」。「」字為「懖」之古文(見《說文解字.心部》),段氏注曰:「其字皆作『懖』,未嘗作『聒』也,衛包因鄭云:『懖,讀如聒耳之聒。』竟改經文作『聒』。」據此,則「聒」、「」(即「懖」)本只是同音之二字,然自衛包妄改經文「懖」作「聒」以降,字書皆承之以為「聒」之異體,如《集韻.入聲.末韻》、《字彙補.耳部》均是。此字與「聒」本僅為同音字之關係,然字書則以為同,故可收。

()

=>」之異體。

B03611
B03611-004
部首筆畫  - 06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身部》。


注音 ㄍㄨㄚ
漢語拼音 guā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聒」之異體。「聒」之篆文作「」,《說文解字.耳部》:「讙語也。從耳聲。」(大徐本「讙」作「」)隸定當作「」,今則通行省作「聒」。「」字始見《龍龕手鑑.身部》,曰:「俗。古活反,正作『聒』。」按:字本從耳,此字改從身,夫「耳」、「身」形近,恐是傳鈔之際,形近而誤植者也。本是訛字,然字書則以為俗字,當是彼時書體之風尚也,其為「聒」之異體有徵,故可收。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入聲.十三末.古活切.頁691
入聲.十三末.古活切.頁691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彙音寶鑑
卷二.觀上入聲.頁206.右
異體字手冊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0: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