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272A03272A03272A03272A03272A03272A03272A03272A03272A03272A03272A03272A03272A03272
A03272
字號A03272正字 - 08 - 14 
說文釋形大徐本:,知聞也。从耳,門聲。,古文从昏。(無分切)
段注本:,知聲也。从耳,門聲。,古文从昏。(無分切)
注音(一)ㄨㄣˊ (二)ㄨㄣˋ
漢語拼音(一)wén (二)wèn
釋義

()ㄨㄣˊ

1.  聽到、聽見。如:「百聞不如一見」。《說文解字.耳部》:「聞,知聞也。」《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2.  知識。如:「見聞廣博」、「孤陋寡聞」。《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此數公者,皆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漢.王裦〈四子講德論〉:「俚人不識,寡見尟聞。」

3.  音訊、消息。如:「新聞」、「趣聞」。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後漢書.卷四○.班彪列傳上》:「彪乃繼採前史遺事,傍貫異聞,作後傳數十篇。」

4.  傳達、傳。《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與仲父謀伐莒,謀未發而聞其國。」

5.  稱、顯揚於世。《隋書.卷七七.隱逸列傳.李士謙》:「髫齓父,事母以孝聞。」唐.李白〈贈孟浩然〉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6.  使君主聽聞、進言。《戰國策.趙策四》:「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李密陳情表:「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7.  以鼻子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韓非子.十過》:「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三國演義》第九○回:「大半被鐵砲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谷中,臭不可。」

8.  姓。宋代有聞見。

()ㄨㄣˋ

1.  名譽、名望。如:「不求聞達」。《書經.微子之歌》:「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孟子.離婁下》:「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唐.韓愈〈原毀〉:「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

2.  著名名聲響亮的。《荀子.宥坐》:「夫少正卯,魯之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

A03272
A03272-001
部首筆畫  - 06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耳部.聞字》。


注音 (1)ㄨㄣˊ (2)ㄨㄣˋ
漢語拼音 (1)wén (2)wèn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聞」之異體。聞,段注本《說文解字.耳部》云:「知聲也,從耳門聲。」字見《玉篇.耳部.聞字》,云:「聞、知聲也,、並古文。」按之訛,《字彙.耳部》云:「,與聞同,從采,俗從米,非。」《正字通.耳部》云:「,古文聞字,從采,采,古辨字,聲入耳能辨之也。」據此則為聞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3272
A03272-009
部首筆畫  - 02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耳部》。

《重訂直音篇.卷一.耳部》。


A03272
A03272-006
部首筆畫  - 02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耳部》。


注音 (1)ㄨㄣˊ (2)ㄨㄣˋ
漢語拼音 (1)wén (2)wèn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聞」之異體。聞,段注本《說文解字.耳部》云:「知聲也,從耳門聲。」字見《龍龕手鑑.耳部》,云:「俗音聞。」未說明其義為何,至《字彙補.耳部》始云「與聞音義同」,而後世字書皆相沿之。考聞俗或作,見徐珂《清稗類鈔.方言類》,云:「以聞作作僯,如是者頗多。」從入耳會意。依《異體字例》,「入」多演變作「人」,是「」訛變而作「」,故可為聞之異體,《異體字字典》當收。

A03272
A03272-016
部首筆畫  - 03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A03272
A03272-002
部首筆畫  - 04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耳部》。


注音 (1)ㄨㄣˊ (2)ㄨㄣˋ
漢語拼音 (1)wén (2)wèn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聞」之異體。聞,段注本《說文解字.耳部》云:「知聲也,從耳門聲。」字見《四聲篇海.耳部》,云:「音聞,古文。」今考《說文》聞字重文作,俗寫移易其偏旁作,又省「日」而為,見《龍龕手鑑.耳部》。唐時因避太宗諱,故民字多缺筆作、氏,俗寫遂民、氏多混用不分,故字或書為稍變為,據此則為聞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3272
A03272-003
部首筆畫  - 04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耳部》。


注音 (1)ㄨㄣˊ (2)ㄨㄣˋ
漢語拼音 (1)wén (2)wèn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聞」之異體。聞,段注本《說文解字.耳部》云:「知聲也,從耳門聲。」見《龍龕手鑑.耳部》,云:「古文聞字。」今考《說文》聞字重文作,俗寫移易其偏旁作,又省「日」旁則變為,據此則為聞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3272
A03272-004
部首筆畫  - 07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耳部》。


注音 (1)ㄨㄣˊ (2)ㄨㄣˋ
漢語拼音 (1)wén (2)wèn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聞」之異體。聞,段注本《說文解字.耳部》云:「知聲也,從耳門聲。」字見《正字通.耳部》云:「,古文聞字,從采。采,古辨字,聲入耳能辨之也。」據此則為聞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3272
A03272-007
部首筆畫  - 08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耳部》。


#「C10783」另兼正字。

注音 ㄨㄣˊ #ㄕㄥ
漢語拼音 wén #shēng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聞」之異體。聞,段注本《說文解字.耳部》云:「知聲也,從耳門聲。,古文從昏。」段注:「昏聲。」又《正字通.耳部》云:「舊註古文聞字,按《說文》、《集韻》亦作,朱謀曰:從昏,暗中不見,但以聲相喻。則從耳昏聲,聲符兼義。據此則為聞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C10783」另兼正字。

A03272
A03272-018
部首筆畫  - 08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耳部》。

《重訂直音篇.卷一.耳部》。


A03272
A03272-008
部首筆畫  - 08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四畫.聞字》引〈唐處士陳泰墓誌〉。


注音 (1)ㄨㄣˊ (2)ㄨㄣˋ
漢語拼音 (1)wén (2)wèn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聞」之異體。聞,段注本《說文解字.耳部》云:「知聲也,從耳門聲。」字見《廣碑別字.十四畫.聞字》引〈唐處士陳泰墓誌〉。門,篆文作,隸定作,稍變作,則為聞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3272
A03272-020
部首筆畫  - 09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一.耳部》。


A03272
A03272-005
部首筆畫  - 09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耳部》。


注音 (1)ㄨㄣˊ (2)ㄨㄣˋ
漢語拼音 (1)wén (2)wèn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聞」之異體。聞,段注本《說文解字.耳部》云:「知聲也,從耳門聲。」字見《四聲篇海.耳部》,云:「音聞,義同。」今考《說文》聞字重文作,俗寫移易其偏旁作,又依《異體字例》,凡從民、從氏之字多混用不分,則當為之異體,亦即為聞之異體,《異體字字典》可收。

A03272
A03272-015
部首筆畫  - 02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門部》引〈目連記〉。


A03272
A03272-010
部首筆畫  - 05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四畫.聞字》引〈魏孫遼浮圖銘〉。


A03272
A03272-019-1
部首筆畫  - 0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明.唐樞.蜀籟.卷一》。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二十文.頁101.左
平聲.二十文.頁101.左
隸辨
卷一.平聲.二十文.頁137.右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二十文.無分切.頁128
去聲.二十三問.文運切.頁544
顧氏補刊本.卷二.頁271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八真.頁544.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古文字略.頁304.左
彙音寶鑑
卷一.君下平聲.頁19.左
卷一.君下平聲.頁19.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二十一文.頁66.左
卷一.平聲.二十一文.頁67.右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