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
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
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
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A03270
字號A03270正字 - 07 - 13 
說文釋形,通也。从耳,聲。(式正切)
注音ㄕㄥˋ
漢語拼音shèng
釋義

1.  通達。如:「神聖」、「聖德懿行」。《說文解字.耳部》:「聖,通也。」《孟子公孫丑上:「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三國魏.李康運命論:「聖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之人。如:「古聖先賢」。《論語.子罕》:「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伏惟陛下邁蹤古聖,蕩然無忌,故雖敵國誹謗之言,咸肆其辭而無所革諱,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3.  指在某種專業領域中造詣極者。如:「詩聖」、「樂聖」。《南史卷二二.列傳.王曇首:「志善草隸,當時以為楷法。齊游擊將軍徐希秀亦號能書,常謂志為『書聖』。」

4.  指君主。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你奉聖旨破吐蕃、定西夏,班師回朝,便當請功受賞。」《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回到家鄉,先圖個骨肉團聚,一面藏器待時,或者聖恩高厚,想起來還有東山再起之日,也未可知。」

A03270
A03270-022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勁韻.聖字》引〈周憬功勳銘〉。


A03270
A03270-001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敬韻.聖字》引〈漢周憬功勳銘〉。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聖」之異體。《說文解字.耳部》:「,通也。從耳,呈聲。」《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敬韻》:「,〈漢周憬功勳銘〉:『懿賢后兮發英。』《隸釋》云:『即聖字。』」《字彙補.二部》:「,古文聖字。〈漢桂陽太守周府君碑〉:『懿賢后兮發莢。』」《康熙字典.二部》:「《字彙補》古文聖字。」為聖之古字,故定為聖之異體。

A03270
A03270-060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耳部》。


A03270
A03270-033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聖字》引〈隋宋景等造象〉。


A03270
A03270-002
部首筆畫  - 02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土部》。

《字學三正.體製上.時俗杜撰字》。


=>」之異體。

注音 (一)ㄕㄥˋ (二)ㄗㄞˋ
漢語拼音 (一)shèng (二)zài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

」為「聖」之異體。《四聲篇海.土部》:「音圣,義同。」《字學三正.體製上.時俗杜撰字》:「聖俗作圣。」《康熙字典.備.土部》:「,《龍龕》同聖。」今按圣為聖之俗字,而同圣,則亦聖之俗字也,今定為聖之異體。

()

=>」之異體。

A03270-014
部首筆畫  - 02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俗書刊誤.卷三.去聲.敬韻》。

《字學三正.體製上.時俗杜撰字》。


#「」另兼正字。

注音 ㄕㄥˋ #ㄎㄨ
漢語拼音 shèng #kū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圣」為「聖」之異體。《俗書刊誤.卷三.敬韻》:「聖,從A00832-003,下畫長,與壬異。A00832-003然高出意,俗作、圣。並非。」《字學三正.體製上.時俗杜撰字》:「聖,俗作圣。」《宋元以來俗字譜.耳部》引〈古今雜劇〉、〈白袍記〉、〈東記〉、〈目連記〉、〈金瓶梅〉、〈嶺南逸事〉諸書聖皆作圣。今據此定作聖之異體。

#「」另兼正字。


#「」另兼正字。
A03270-003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耳部》引〈古今雜劇〉等。


=>」之異體。

注音 (一)ㄕㄥˋ (二)ㄜˋ
漢語拼音 (一)shèng (二)è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

」為「聖」之異體。《宋元以來俗字譜.耳部》引〈古今雜劇〉、〈三國志平話〉聖皆作。《中文大辭典.土部》:「,聖之簡字。《宋元以來俗字譜》聖、〈古今雜劇〉作。」《漢語大字典.土部》:「,同聖。《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認父傳》:『先主劉王傳旨,各路分兵去趕人。』」今據此定作聖之異體。

()

=>」之異體。

A03270
A03270-020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勁韻.聖字》引〈孟郁脩堯廟碑〉。

《中華字海.土部》。


A03270
A03270-083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耳部》。


A03270
A03270-013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大部》。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聖」之異體。《四聲篇海.大部》:「,音聖。」《重訂直音篇.壬部》:「同。」今據《重訂直音篇》定為聖之異體。

A03270
A03270-021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勁韻.聖字》引〈司隸校尉楊君石門頌〉。


A03270
A03270-059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耳部》。


A03270
A03270-019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勁韻.聖字》引〈老子銘〉。


A03270
A03270-028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耳部.聖字》引〈魏栖賢寺比丘道穎等造象〉。


A03270
A03270-035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朝別字記新編.諸葛子恒平陳頌》。

《正字通.玉部》。

《中華字海.王部》。


=>」之異體。

A03270
A03270-029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聖字》引〈魏□芳墓誌〉。


A03270
A03270-078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三畫.聖字》引〈魏賈良造像〉。


A03270
A03270-027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耳部.聖字》引〈齊李清為李希宗造象記〉。


A03270
A03270-080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三畫.聖字》引〈魏李次等全邑百人造石像碑頌〉。


A03270
A03270-081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聖字》引〈齊比丘惠瑍造象〉。

《中華字海.王部》。


A03270
A03270-034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聖字》引〈隋孔神通墓誌〉。

《中華字海.王部》。


A03270
A03270-016-4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形近碑,俗或改從玉作「」,又與「」形近而訛。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聖」之異體。

」之字形,見於《龍龕手鑑.玉部》收「」,云:「古文。音聖」。

據《廣碑別字.十三畫》聖,引〈魏棲賢寺比丘道潁造像〉形作「」、引〈魏李次等全邑百人造石像碑頌〉形作「」。又見《字彙.玉部》收「」同「聖」字。則「」形近碑,俗或改從玉作「」。然又與「」形近而訛。故亦以「」為「聖」之異體也。

A03270-016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玉部》。

《字彙.玉部》。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聖」之異體。《四聲篇海.玉部》:「二古文,音聖。」《字彙.玉部》:「,同聖。」今據此定作聖之異體。

A03270
A03270-051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玉部》。

《字彙補.玉部》。


A03270
A03270-005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玉部》。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聖」之異體。《字彙補.玉部》:「,《字學指南》與聖同。」《康熙字典.備考.玉部》:「,《字彙補》與聖同。」今據《字彙補》定為聖之異體。

A03270
A03270-026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耳部.聖字》引〈魏顯祖嬪侯夫人墓誌〉。


A03270
A03270-030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聖字》引〈魏元廣墓誌〉。

《中華字海.王部》。


A03270
A03270-079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三畫.聖字》引〈魏張安世造像〉。


A03270
A03270-016-3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聖」字上形碑體多變,《篇海》所收「」字,亦是「聖」字異形。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聖」之異體。

」之字形,見於《四聲篇海.目部》收「」,云:「音聖」。

《廣碑別字.十二畫》聖,收〈魏元廣墓誌〉作「」、〈魏賈良造像〉作「」、〈魏張安世造像〉作「」、〈魏李次等全邑百人造石像碑頌〉作「」等……以此推之,「聖」字上形碑體多變。《篇海》所收「」字亦是「聖」字異形,故收「」為「聖」之異體也。

A03270
A03270-016-1
部首筆畫  - 14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即「聖」,乃武后新字。「……」皆變體,「」之字形,亦當為武則天所製字之變體。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聖」之異體。

」之字形,見於《四聲篇海.玉部》收「」,云:「音聖。」《中華字海.玉部》已收「」同「聖」。

今據《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敬韻》聖,引〈唐岱岳觀碑〉形作「」,並按云:「即聖,乃武后新字」。另有《龍龕手鑑.部》,收「……」注云:「皆變體,音聖,義同」。則「」之字形,亦當為武則天所製字之變體。既已見收於字書,故當以「」為「聖」之異體字。

A03270
A03270-006
部首筆畫  - 06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備考.耳部》。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聖」之異體。《康熙字典.備考.耳部》:「,《字學指南》與聖同。」按《集韻.去聲.勁韻》有字,謂聖之古文。疑今字左從,乃之訛。今姑依《康熙字典》定作聖之異體。

A03270
A03270-018
部首筆畫  - 04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耳部.字》。

《漢語大字典.耳部》。


#「C10745」另兼正字。

A03270
A03270-007
部首筆畫  - 06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去聲.勁韻》。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聖」之異體。《集韻.去聲.勁韻》:「聖、。式正切。《說文》:『通也。』古作,唐武后作。」《類篇.耳部》:「聖、。式正切。《說文》:『通也。』古作,唐武后作。」《字彙補.耳部》:「,《集韻》古聖字。」今據《集韻》定作聖之異體。

A03270
A03270-023
部首筆畫  - 06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勁韻.聖字》引〈郎中鄭固碑〉。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敬韻.聖字》引〈唐鄭固碑〉。


A03270
A03270-012
部首筆畫  - 07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俗書刊誤.卷三.去聲.敬韻》。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聖」之異體。《俗書刊誤.卷三.敬韻》:「聖,從A00832-003,下畫長,與壬異,A00832-003然高出意。俗作、圣。並非。」《正字通.耳部》:「聖,《說文》:『通也。從耳,呈聲。』一說,呈非聲。當云諧呈去聲。《通論》曰:『通而先識曰聖,于文耳呈為聖,從耳非任耳也。心通萬物之情,若耳通聲也。』《風俗通》曰:『聖者聲也。言聞知情。』《記.禮運.注疏》:『才過萬人曰傑,倍傑曰聖。』按諸說皆未足盡聖字本義。《韻會》引入聖註泥。又《同文舉要》部聖俗,從王。非。」按既為聖之俗字,故定作聖之異體。

A03270
A03270-024
部首筆畫  - 07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勁韻.聖字》引〈郎中馬江碑〉。


A03270
A03270-031
部首筆畫  - 08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聖字》引〈齊李清為李希宗造象〉。


A03270
A03270-063
部首筆畫  - 11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襾部》。

《漢語大字典.襾部》。


A03270
A03270-008-1
部首筆畫  - 11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襾部》。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聖」之異體。《字彙補.襾部》:「,與聖同。」《康熙字典.襾部》:「,《字彙補》與聖同。」按此字之構形,不知何所據依,今姑依《字彙補》定作聖之異體。

A03270
A03270-017
部首筆畫  - 07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敬韻.聖字》引〈東魏太公呂望表〉。

《漢語大字典.身部》。

《中華字海.身部》。


A03270
A03270-004
部首筆畫  - 08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二.部》。

◎「」,今標準字體作「」。


#「C15213」另兼正字。
=>」之異體。

注音 (二)ㄕㄥˋ (一)ㄉㄨㄛˇ #ㄊㄨㄛˇ
漢語拼音 (二)shèng (一)duǒ #tuǒ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

」為「聖」之異體。《重訂直音篇.部》:「,聖同。又、妥二音。,並同上。」《漢語大字典.長部》:「,同聖。《篇海類編.通用類.長部》:『,音聖,義同。唐武后作。』」今據此定為聖之異體。

」,今標準字體作「」。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C15213」另兼正字。
A03270
A03270-054
部首筆畫  - 09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長部》。

《中華字海.長部》。


A03270
A03270-010
部首筆畫  - 09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聖」之異體。《龍龕手鑑.部》:「。皆變體,音聖,義同。」《四聲篇海.長部》:「。巳上七字共音聖,乃變體,義同。」《字彙補.長部》:「,同聖。」今據《籠龕》定作聖之異體。

A03270
A03270-053
部首筆畫  - 09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長部》。


A03270
A03270-042
部首筆畫  - 09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A03270
A03270-025
部首筆畫  - 09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敬韻.聖字》引〈唐岱岳觀碑〉。


A03270
A03270-032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A03270
A03270-045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四聲篇海.長部》。

《中華字海.長部》。


A03270
A03270-046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四聲篇海.長部》。


A03270
A03270-011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去聲.勁韻》。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聖」之異體。《集韻.去聲.勁韻》:「聖。式正切。《說文》:『通也。』古作,唐武后作。」《集韻考正.去聲.勁韻》:「聖、。注:唐武后作。按武后所作聖字,見〈大周泰山碑〉左,蓋取主正之義,武后正字,下之盛切。」趙與時《賓退錄.五》:「武后改易新字,如以山水土為地,千千萬萬為年。永主久王為證,長正主為聖。」此既為武后所造聖字,故定為聖字異體。

A03270
A03270-041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部》。

《四聲篇海.長部》。


A03270
A03270-009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長部》。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聖」之異體。《字彙補.長部》:「,同聖。」《康熙字典.備考.長部》:「,《字彙補》同聖。」。考《龍龕手鑑.長部》有「」字,謂「音聖,義同。」疑即此字之本字,今字乃將左旁縮短,而右下土移中央,遂成今之字,故定為聖之異體。

A03270
A03270-044
部首筆畫  - 11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四聲篇海.長部》。

《中華字海.長部》。


A03270
A03270-015
部首筆畫  - 03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髟部》。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聖」之異體。《漢語大字典.髟部》:「同聖。武則天所造字。《通志.六書略》:『代地,代聖。右武后更造十八字代舊十六字。』」今據此訂作聖之異體。

A03270
A03270-016-2
部首筆畫  - 04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與「」當為橫直異結之變體,皆為武后所造「聖」字之變形。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聖」之異體。

」之字形,見於《四聲篇海.長部》收「」,云:「音聖」。

今據《正字通.耳部》聖,注引《六書略》:「武后代聖」。然武后所造「」又變形作「」,見《字彙補.長部》,注云:「武則天所製聖字,《後山叢談》作」。

故「」與「」當為橫直異結之變體,皆為武后所造「聖」字之變形,故亦收「」為「聖」之異體也。

A03270
A03270-061
部首筆畫  - 06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耳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去聲.四十五勁.頁445.左
隸辨
卷四.去聲.四十五勁.頁613.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耳部.頁51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四十五勁.式正切.頁606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三.去聲.十八敬.頁555.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耳部.頁15.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頁258
彙音寶鑑
卷二.經上去聲.頁171.左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0 3: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