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割草。《說文解字.艸部》:「芻,刈艸也。」《左傳.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不入田,不樵樹,不採蓺。」 2. 草料。《國語.周語中》:「廩人獻餼,司馬陳芻。」唐.杜甫〈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詩:「為君酤酒滿眼酤,與奴白飯馬青芻。」《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列傳上.高昌》:「今高昌誅滅,威動四夷,然自王師始征,河西供役,飛米轉芻,十室九匱,五年未可復。」 3. 禾莖、禾桿。《禮記.祭統》:「及迎牲,君執紖,卿大夫從,士執芻。」漢.鄭玄.注:「芻謂藁也。」《晏子春秋.內篇.雜上》:「睹弊冠,反裘負芻,息于塗側者。」漢.鄭玄.注:「芻謂稿也,殺牲時用薦之。」 4. 以草編成之物。如:「芻狗」、「芻靈」。《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禮記.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漢.鄭玄.注:「芻靈,束茅為人馬;謂之靈者,神之類。」 5. 牲口。《孟子.告子上》:「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淮南子.時則》:「乃命宰祝行犧牲,案芻豢。」漢.高誘.注:「草養曰芻,穀養曰豢。」 6. 飼養。《周禮.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職人而芻之。」 7. 代指平民。《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8. 淺薄。如:「芻議」。唐.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霸略近發於輿歌,皇圖不隔於芻議。」《舊唐書.卷一六四.列傳.李絳》:「臣等備位,無所發明,但陛下不廢芻言,則端士賢臣,必當自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