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ㄒㄧㄝˇ 1.祭祀所用牲畜的血。如:「血祀」。《說文解字.血部》:「血,祭所薦牲血也。」《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 2.高等動物體內脈管所含之紅色血液。從心臟流出,循環全身,有分配養分、輸送廢物,以營全身新陳代謝之功能。如:「血液」。《莊子.外物》:「萇宏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屍流血,故聖王重行之。」 3.具親緣關係。如:「血統」、「血親」。《梁書.卷五○.文學傳下.劉杳傳》:「王僧孺被敕撰譜,訪杳血脈所因。」唐.白居易〈故饒州刺史呉府君神道碑銘并序〉:「汨市朝,溺妻子,非達也;困山林,擯血屬,亦非達也。」明.黃道周〈退尋仁清之旨疏〉:「子思子為仲尼血孫,一生以誠明為本。」 4.以鮮血沾染。《荀子.議兵》:「兵不血刃,遠邇來服。」《晉書.卷六六.列傳.陶侃》:「默在中原,數與石勒等戰,賊畏其勇,聞侃討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5.像血一樣的顏色。如:「血紅」、「血石」、「血瑪瑙」。唐.李朝威〈柳毅傳〉:「俄有赤龍長千餘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 滇游日記》:「杜鵑燦爛,血豔奪目。」《金匱要略.婦人》:「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 6.剛強、熱烈。如:「血性男兒」、「血氣方剛」。《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像你這樣血心為朋友,難道我們當差的心不是肉做的?」《續孽海花》第四四回:「各家聽見了,正在恐怕土匪前來,看見二人手執利器,威風凜凜,頓時有血性的少年十餘人,拿著棍棒等跟著出來。」 7.悲痛的眼淚。《後漢書.卷七四.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上》:「臣出身為國,破家立事,至乃懷忠獲釁,抱信見疑,晝夜長吟,剖肝泣血,曾無崩城隕霜之應,故鄒衍、杞婦何能感徹?」唐.顧況〈傷子〉詩:「老夫哭愛子,日暮千行血。」 8.二一四部首之一。 (二)ㄒㄩㄝˋ,ㄒㄧㄝˇ之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