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699A03699A03699A03699A03699A03699
字號A03699正字 - 00 - 06 
說文釋形大徐本:,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戶庚切)
段注本:,人之步趨也。从彳、亍。凡行之屬皆从行。(戶庚切)
注音(一)ㄒㄧㄥˊ (二)ㄒㄧㄥˋ (三)ㄏㄤˊ (四)ㄏㄤˋ
漢語拼音(一)xíng (二)xìng (三)háng (四)hàng
釋義

()ˊ

1.走、走路。如:「寸步難行」、「錦衣夜行」。《說文解字.行部》:「行,人之步趨也。」《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乃令騎皆下馬步,持短兵接戰。」唐.王維〈終南別業〉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2.往、去、還如:「同行」。《詩經.秦風.無衣》:「脩我甲兵,與子偕行。」東周戰國.屈原〈離騷〉:「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唐.李白〈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3.出發的距離。如:「行程」。《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穆天子傳》卷四:「各行兼數三萬有五千里。」

4.出發所攜帶的物品。如:「行裝」。《漢書.卷三九.曹參傳》:「蕭何薨,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

5.流動、流通。如:「運行」、「發行」。《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速於置郵而傳命。」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二:「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6.傾倒、落下。如:「行酒」。《儀禮.大射》:「公又行一爵,若賓若長,唯公所酬。」宋.蘇軾〈金船.無情流水多情客〉詞:「杯行到手休辭卻,這公道難得。」《禮記.月令》:「大雨時行。」

7.言、說。《管子.山權數》:「行者,道民之利害也。」《左傳.哀公元年傳》:「(越子)使大夫種因太宰嚭以行成,吳子將許之。」

8.做、從事。如:「行醫」、「行善」。《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閣下!你想那姓劉的,不是故意做成這個圈套來騙麼?」《儒林外史》第七回:「做官的人,匿喪的事是不得的。」

9.實施、實踐。如:「舉行」、「體行」。《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孔子家語.卷四.六本》:「聞善必躬之,然後導之。」《宋史.卷八二.律曆志十五》:「七年,頒行,即成天曆也。」

10.巡視、巡察。如:巡行。《周禮.地官.州長》:「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致之。」《韓非子.喻老》:「白圭之行隄也塞其穴,大人之慎火也塗其隙,是以白圭無水難,大人無火患。」《呂氏春秋.季夏》:「是月也,樹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無或斬伐。」

11.經歷、經過。《莊子.達生》:「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晉.李密〈陳情表〉:「年四歲,舅奪母志。」《聊齋志異.卷二.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儷猶虛。」

12.賞賜、授予。如:「論功行賞」。《周禮.天官.司裘》:「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韓非子.難一》:「歸而行爵,先雍季而後舅犯。」《漢書.高帝紀下》:「且法以有功勞者行田宅也。」

13.古代通使之官、或兼代官職。如:「行人」。《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鄭伯有使公孫黑如楚,辭曰:『楚鄭方惡,而使余往,是殺余也。』伯有曰:『世行也。』」《後漢書.卷ㄧ八.陳俊傳》:「於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將軍事。」宋.歐陽修〈瀧岡阡表〉:「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

14.道理、規律。《詩經.小雅.鹿鳴》:「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易經.復卦》:「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爰周郅隆,大行越成。」

15.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盡心盡力就行了。」《平妖傳》第三一回:「劊子手道:『前頭去做好人,如何不行?』」《醒世姻緣傳》第三九回:「私下打又不可,當官呈又不行五兩銀兩疋紗羅,扯脫了不可復得,怎生是處?」

16.能幹、幹練。如:「你真行。」、「他在這方面行得很。」

17.一種樂府和古詩之體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飲馬長城窟行」。

18.書寫。唐.劉禹錫〈送僧元暠南遊引〉:「繇是在席硯者,多旁四句之書。」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詞曲部.格局.序》:「繩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師之奇巧出焉,文之道,亦若是也。」

19.行書之簡稱。如:「行草」、「行楷」。

20.不久、將要。如:「行將就木」。唐.元稹〈遣悲懷〉詩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唐.裴夷直〈水亭〉詩:「歲律將變,君恩竟未回。」

21.且。《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22.量詞。計算酌酒奉客之單位。漢.揚雄《法言.修身》:「賓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馬光〈訓儉示康〉:「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

23.姓。如漢代有行宏。

24.二一四部首之一。

()ˋ

1.事。《禮記.坊記》:「民猶貴祿而賤行。」

2.行為舉止。如:「品行」、「獸行」。《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說暴有作。」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郭象者,為人薄,有俊才。」

()ㄏㄤˊ

1. 道路。《詩經.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國語.晉語四》:「夙夜征行,不遑啟處,猶懼無及。」

2. 行列。直列為行,橫排為列。《左傳.成公二年》:「屬當戎行,無所逃隱。」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3. 輩次、排序。如:「排行老三。」《史記.卷ㄧㄧ.匈奴列傳》:「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唐.韓愈〈唐故太原王公神道碑銘〉:「當時名公,皆折官位輩願為交。」唐.元稹〈寄隱客〉詩:「班次第立,朱紫相參差。」

4. 職業。如:「行行出狀元」、「三句話不離本行」。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三.團行》:「市肆謂之『團』者,蓋因官府回買而立此名,不以物之大小,皆置為團,雖醫卜工役,亦有差使,則與當同也。」《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咱們要改也嫌遲了,這不是活活的要餓死嗎?」《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替鮑老爹出殯,一直出到南門外。同的人,都出來送殯。」

5. 營業交易之機構。如:「銀行」、「商行」、「行庫」。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鋪席》:「都會之下皆物所聚之處,況夫人物繁夥,客販往來,至於故楮、羽毛、扇牌,皆有鋪,其餘可知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其實從前舍弟在上海開過一家土,臨了時,虧了本。」《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這洋並沒中國字的招牌,裡面金碧輝煌,都是不曾見過的寶貝。」

6. 表處所,用於人稱之後。宋.周邦彥〈風流子.新綠小池塘〉詞:「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元.喬吉〈山坡羊.離家一月〉曲:「世情別,故交絕,床頭金盡誰借?」《水滸傳》第一四回:「你這等賊心賊肝,我行須使不得!」

7. 量詞。計算成排物品之單位。如:「一行樹」、「一目十行」。唐.杜甫〈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一個首相姓王名安石,臨川人也。此人目下十,書窮萬卷。」

()ㄏㄤˋ

1.「行行」:剛強貌。《論語.先進》:「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

2.「樹行子」:栽植整齊之樹林。

A03699
A03699-002
部首筆畫  - 01 - 02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彳部》引〈古今雜劇〉。


注音 (1)ㄏㄤˊ (2)ㄏㄤˋ (3)ㄒㄧㄥˊ (4)ㄒㄧㄥˋ
漢語拼音 (1)háng (2)hàng (3)xíng (4)xìng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行」之異體。「行」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行部》:「人之步趨也。從彳亍。」今楷定通作「行」(《玉篇.行部》)。「」字見《宋元以來俗字譜.彳部》引〈古今雜劇〉,蓋「行」之草書作「」(《書法字彙.行部》引〈王羲之行禳帖〉),楷化則作「」耳。據此,「」為「行」之異體,可從。

A03699
A03699-001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行部.行字》引〈魏王僧墓誌銘〉。


注音 (1)ㄏㄤˊ (2)ㄏㄤˋ (3)ㄒㄧㄥˊ (4)ㄒㄧㄥˋ
漢語拼音 (1)háng (2)hàng (3)xíng (4)xìng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行」之異體。「行」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行部》:「人之步趨也。從彳亍。」今楷定通作「行」(《玉篇.行部》)。「」字見《偏類碑別字.行部》引〈魏王僧墓誌銘〉。蓋俗字從「彳」與從「」可以互作耳。據此,「」為「行」之異體,可從。

A03699
A03699-006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人部》。

《中華字海.亻部》。


A03699
A03699-006-1
部首筆畫  - 12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原異體字表所收字形作:「」。


=>」之異體。

A03699
A03699-003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庚韻.字》引〈魯峻碑陰〉。


A03699
A03699-005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行字》引〈隋劉淵墓誌〉。

《敦煌俗字譜.行部.行字》引〈中92.895.下-1〉。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二庚.頁179.左
去聲.四十三映.頁442.右
隸辨
卷二.平聲.十二庚.頁253.右
卷四.去聲.四十三映.頁612.左
卷六.偏旁.頁806.左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一唐.寒剛切.頁224
平聲.十二庚.何庚切.頁228
上聲.三十七蕩.下朗切.頁418
去聲.四十二宕.下浪切.頁601
去聲.四十三映.下孟切.頁603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行部.頁10.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四.一字數音.頁576.左
彙音寶鑑
卷二.經下去聲.頁189.左
卷二.經下平聲.頁186.右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十五庚.頁116.左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4: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