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寒。《說文解字.水部》:「滄,寒也。」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黃帝內經素問.卷二○.五常政大論》:「淒滄數至,木伐草萎。」
2. 青綠色。通「蒼」。漢.揚雄〈甘泉賦〉:「東爥滄海,西耀流沙。」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五:「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水部》引〈目連記〉等。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集韻.平聲.唐韻》。
《類篇.水部》。
「」為「滄」之異體。「滄」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水部》作「」,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作「」,曰:「寒也。從水倉聲。」
「」字始見《集韻.平聲.唐韻》,為「滄」之古文,《類篇.水部》從之,《字彙補.水部》則曰:「與『滄』同。」
「」之於「滄」,乃形體筆畫省繁之別,《集韻》、《類篇》以「」為「滄」之古文,未詳所據,然字書已載,傳之久遠,是為「滄」之異體,故可收。
《古文四聲韻.平聲.唐韻》。
《重訂直音篇.卷五.水部》。
《玉篇.水部.字》。
「」字始見《玉篇.水部》,為「滄」之古文,《集韻.平聲.唐韻》、《類篇.水部》從之。考《古文四聲韻.平聲.唐韻》引〈古尚書〉「滄」字作「」,右旁與「」近似,則「」為「滄」之古文可信,故可收。
《龍龕手鑑.水部》。
《四聲篇海.水部》。
《中華字海.氵部》。
《玉篇零卷.水部.字》。
「」字始見《玉篇零卷.水部》,《精嚴新集大藏音.水部》從之。
依篆文,右旁之「倉」當作密合為是,其作出線之「」者,當是筆勢稍異者也,則「」為「滄」之異體無疑,故可收。
《康熙字典.備考.水部》。
《中文大辭典.水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