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背、牴觸。《說文解字.午部》:「啎,逆也。」《漢書.卷九○.酷吏傳.嚴延年》:「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與啎。」唐.顏師古.注:「啎,逆也。」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口部》。
《新篇諸子集成七.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
漢字結構之部件或可易位成異體,他如「峰」之作「峯」、「秋」之作「秌」等。
《漢語大字典.走部》。
《新編諸子集成五.管子.心術上》。
《清.王念孫.讀書雜志.管子雜志.心術上》。
「」為「啎」之異體。《說文.午部》:「,逆也,從午吾聲。」然有「」字見於《管子.心術上》,尹知章注曰:「,逆也。」按《漢書.司馬遷傳》:「或有抵梧。」如淳曰:「梧,讀曰迕,相觸迕也。」王念孫《讀書雜志.管子雜志.心術上》引之,曰:「啎、梧、迕、並字異而義同。」其說是也。「」字雖於字書未見,然見於《管子》,當予收錄。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