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610A00610A00610A00610
字號A00610正字 - 08 - 11 
說文釋形大徐本:,訊也。从口,門聲。(亡運切)
段注本:,訊也。从口,門聲。(亡運切)
注音ㄨㄣˋ
漢語拼音wèn
釋義

1.  就教於人。如:「詢問」、「請問」。《說文解字.口部》:「問,訊也。」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唐.杜牧〈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  責備、追究。如:「責問」、「追問」、「唯你是問」。《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3.  審訊、判決。如:「訊問」、「審問」、「問案」。《詩經魯頌泮水》:「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紅樓夢》第一○三回:「後來聽見你兄弟問了死罪,他雖哭了一場,以後倒擦脂抹粉的起來。」

4.  饋贈、贈送。《左傳.成公十六年》:「楚子使工尹襄問之以弓,曰:『方事之殷也』。」

5. 為表示關切而探望、拜候。如:「慰問」、「問候」。《西遊記》第一○回:「到長安城內,訪問一番。」《紅樓夢》第一二回:「七日發引,寄靈於鐵檻寺,日後帶回原籍。當下賈家眾人齊來弔問。」

6.  音信、書信。《晉書.卷五四.列傳.陸機》:「既而羈遇京師,久無家問。」《宋書.卷四四.列傳.謝晦》:「穆之喪問至,高祖哭之甚慟。」

7.  名譽、聲望。通「聞」。《墨子.非命下》:「必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者得治,遂得光譽令問於天下。」

8.  姓。如明朝有問智。

A00610
A00610-004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海峽兩岸簡體字研究.國共先後所頒佈的簡體字簡化字異同對照一覽表》:「問」作「」。


A00610
A00610-002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取經詩話〉等。


注音 ㄨㄣˋ
漢語拼音 wèn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問」之異體。問,《說文解字.口部》云:「訊也,從口門聲。」字見《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取經詩話〉等。問字草書作,隸定為,則為問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A00610
A00610-005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太平樂府〉等。


A00610
A00610-001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口部》。


注音 ㄨㄣˋ
漢語拼音 wèn
研訂者 許錟輝
內容

」為「問」之異體。問,《說文解字.口部》云:「訊也,從口門聲。」字見《正字通.口部》,云:「古文問,從口從釆。釆音辨,俗從米,舊本闕,篆作。《六書統》:『,質疑也,從省,以之疑質于人也。』朱謀曰:『古問字作,從寀省聲。,似是丰字,刻木為契,以記所疑也。』按二說並紆鑿,存可也,以為古文問,非。」按,從口從釆,謂以口辨問之意。釆,古辨字。則為問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去聲.二十三問.頁405.左
隸辨
卷四.去聲.二十三問.頁563.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二十三問.文運切.頁544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君下去聲.頁22.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二十三問.頁235.右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16: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