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同「啖」。《說文解字.口部》:「啗,食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宋.岳飛〈良馬對〉:「臣有二馬,日啗芻豆數鬥,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即不受。」
2. 以利誘惑他人。《聊齋志異.卷二.紅玉》:「君重啗之,必合諧允。」
=>「啖」之異體。
〔關鍵文獻〕
《精嚴新集大藏音.口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四聲篇海.口部》。
《字彙.口部》。
《中文大辭典.口部》。
「」為「啗」之異體。《說文.口部》:「、食也。從口聲,讀與含同。徒濫切。」《字彙.口部》:「、啗字之訛。」《正字通.口部》:「、啗字之訛。」《漢語大字典.口部》:「、同『啗』。《韓非子.說難》:『異日,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君。』陳奇猷集釋:『,啗之俗字。』」按:既為啗之訛俗字,故今定「」為「啗」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