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1358B01358
字號B01358正字 - 10 - 13 
說文釋形大徐本:,掩也。从手,聲。(北孟切)
段注本:,掩也。从手,聲。(北孟切)
注音(一)ㄅㄥˋ (二)ㄅㄤ (三)ㄅㄥ (四)ㄆㄥˊ (五)ㄅㄤˋ
漢語拼音(一)bèng (二)bāng (三)bēng (四)péng (五)bàng
釋義

(一)ㄅㄥˋ

1.掩也。《說文解字.手部》:「搒,掩也。」

2.(五)之又音。

=>」之異體。

(二)ㄅㄤ

略。《玉篇.手部》:「搒,略也。」

(三)ㄅㄥ

相牽。《類篇.手部》:「搒,相牽也。」

(四)ㄆㄥˊ

笞擊。《類篇.手部》:「搒,笞擊也。」

(五)ㄅㄤˋ

進舟。《類篇.手部》:「搒,進舟也。」

B01358
B01358-00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手部》。

 

▲此字釋義為相牽引義時,為「搒」之異體。


=>仿」之異體。

注音 (一)ㄅㄥ (二)ㄈㄤˇ
漢語拼音 (一)bēng (二)fǎng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

」為「搒」之異體。《說文.手部》:「搒,掩也。從手,旁聲。北孟切。」《類篇.手部》云:「搒,晡橫切,相牽也。或作。」《集韻.平聲.庚韻》亦云:「搒,相牽也。或作。晡橫切。」《四聲篇海.手部》云:「,甫橫切,相牽引也。」《字彙.手部》云:「,補耕切。音崩。相牽引也。」然則「」可為「搒」之異體字,惟只限於「相牽引」義。音ㄅㄥ。

至於搒字其他義如「掩也」「笞打也」「掠也」「笞擊也」,則不與焉。

()

=>仿」之異體。

B01358-002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手部》。


=>」之異體。

注音 (二)ㄅㄤ (一)ㄅㄤ
漢語拼音 (二)bāng (一)bāng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

」為「搒」之異體。《說文.手部》:「,掩也。從手,旁聲。北孟切。」《字彙.手部》:「,博江切,音邦。土精,如手,在地中,食之無病。亦作垹。」《正字通.手部》:「,俗搒字。舊註音邦,土精,如手,亦作垹。」《康熙字典.手部》、《中文大辭典.手部》、《漢語大字典.手部》、《中華字海.扌部》等並引《正字通》之說,云:「,俗搒字。」按依《字彙》、《正字通》之說,「」之為土精義者,應是「垹」之異體。捨此之外,「」為「搒」之俗,其為「搒」之異體,應可知矣。「」為「搒」之異體者,音ㄅㄥˋ、ㄅㄤˇ

()

=>」之異體。

B01358
B01358-003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手部》。


注音 (1)ㄅㄤ (2)ㄅㄤˋ (3)ㄅㄥ (4)ㄅㄥˋ (5)ㄆㄥˊ
漢語拼音 (1)bāng (2)bàng (3)bēng (4)bèng (5)péng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搒」之異體。《說文.手部》:「,掩也。從手,旁聲。北孟切。」《字彙.手部》云:「,搒本字。」《正字通.手部》同。《康熙字典.手部》、《中文大辭典.手部》、《漢語大字典.手部》、《中華字海.扌部》並引《字彙》說同。按「」乃由篆文「」楷化而來,故《字彙》云:「搒本字。」今以「搒」為正體,則「」為異體矣。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二庚.晡橫切.頁229
去聲.四十二宕.補曠切.頁601
去聲.四十三映.北孟切.頁603
平聲.十二庚.蒲庚切.頁230
附錄.頁820
平聲.十一唐.逋旁切.頁221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三.韻辨輯略.頁513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中華字海
宋體母稿異體字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0: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