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酌 |
释义 | 酌 《説文》:「酌,盛酒行觴也。从酉,勺聲。」 zhuó 《廣韻》之若切,入藥章。藥部。 ①斟酒劝饮。《説文·酉部》:「酌,盛酒行觴也。」段玉裁注:「盛酒於觶中以飲人曰行觴。《投壺》云:命酌曰請行觴。」《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儀禮·有司徹》:「尸升,坐取爵酌。」鄭玄注:「酌者將酢主人。」 ②斟酒;饮酒。《玉篇·酉部》:「酌,斟也。」《禮記·郊特牲》:「縮酌用茅,明酌也。」朱彬訓纂:「酌猶斟也。酒已泲,則斟之以實尊彝。」晋陶潛《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顔。」唐李白《月下獨酌四首》之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③酒。《禮記·曲禮下》:「酒曰清酌。」唐王勃《聖泉宴》:「蘭氣薰山酌,松聲韻野弦。」明鄒智《弔劉忠定公文》:「折寒梅以為羞兮,洒飛泉以為酌。」 ④酒宴。如:菲酌;便酌。南朝宋鮑照《翫月城西門廨中》:「迴軒駐輕蓋,留酌待情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我一家之命,皆先生所活,聊備小酌,非為報禮,勿嫌輕意。」《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四》:「州尊赴楊貢生酌。」又饮酒。南朝梁蕭統《陶淵明傳》:「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宏送酒來,即便就酌,醉而歸。」唐李白《將進酒》:「主人為何言少錢?徑須酤取對君酌。」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我们在凤鸣楼小酌。」 ⑤舀取。《玉篇·酉部》:「酌,挹也。」《集韻·藥韻》:「酌,挹也。《春秋傳》:『不内酌飲。』」《六書故·工事四》:「酌,以勺挹酒注之爵也。以勺曰酌,以斗曰斟。」《公羊傳·僖公八年》:「其處其所而請與奈何?蓋酌之也。」何休注:「酌,挹也。」 ⑥酒器。《儀禮·有司徹》:「宰夫洗觶以升,主人受酌降。」鄭玄注:「古文酌為爵。」《楚辭·招魂》:「華酌既陳,有瓊漿些。」王逸注:「酌,酒斗也。」 ⑦择善而取。《玉篇·酉部》:「酌,取也。」《易·損》:「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損之。」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酌,取也。」《禮記·坊記》:「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鄭玄注:「酌,猶取也,取衆民之言以為政教則得民心,則恩澤所加民受之如天矣,言其尊。」宋蘇軾《與程天侔七首》之七:「太大則難活,太小則老人不能待,當酌中者。」 ⑧考虑;度量。宋陳亮《三國紀年·魏武帝》:「法令不必盡酌之古,要以必行。」明鹿善繼《與王一涵書》:「酌理審勢。」鲁迅《呐喊·端午节》:「方玄绰不费一举手之劳的领了钱,酌还些旧债,却还缺一大笔款。」 ⑨益。《廣雅·釋詁一》:「酌,益也。」 ⑩漱。《廣雅·釋言》:「酌,漱也。」 ⑪古代乐舞名。《正字通·酉部》:「酌,武王樂歌,《周頌》『於鑠王師』之篇名。」《詩·周頌·酌序》:「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養天下也。」王国维《説勺舞象舞》:「《白虎通·禮樂篇》:周樂曰大武……周公之樂曰酌,合曰大武。周公曰酌者,言周公輔成王能斟酌文武之道而成之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