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阻 |
释义 | 阻 《説文》:「阻,險也。从𨸏,且聲。」 (一)zǔ 《廣韻》側吕切,上語莊。魚部。 ①险要;险要地带。《説文·𨸏部》:「阻,險也。」《詩·商頌·殷武》:「罙入其阻,裒荆之旅。」孔穎達疏:「深入其險阻之内。」漢班固《西都賦》:「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明歸有光《備倭事畧》:「俾於賊所入嘉定及往南翔等要路阻陿之處,長鎗勁弩設伏以待之。」 ②地势不平正。《廣雅·釋詁二》:「阻,衺也。」《詩·秦風·蒹葭》:「遡洄從之,道阻且長。」《孫子·軍争》:「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曹操注:「一高一下者為阻。」《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八》:「以壁削路阻,不得達。」 ③阻碍;障隔。《廣韻·語韻》:「阻,隔也。」《周禮·夏官·司險》:「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鄭玄注:「達道路者,山林之阻則開鑿之,川澤之阻則橋梁之。」唐杜甫《遣興五首》之五:「烟塵阻長河,樹羽成皋間。」宋沈括《夢溪筆談·權智》:「瓦橋關北與遼人為隣,素無關河為阻。」 ④离别。唐孟郊《與韓愈李翺張籍話别》:「常恐親朋阻,獨行知慮非。」宋蘇軾《與佛印禪師書二首》之一:「阻闊忽復歲暮,忽枉教翰,具審法履佳勝。」 ⑤阻止;阻拦。《正字通·阜部》:「阻,止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助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吕氏春秋·知士》:「(静郭君)能自知人,故非之弗為阻。」高誘注:「阻,止。」《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風兼水逼,火復阻道,捨之出。」刘伯承《回顾长征》:「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 ⑥推却;拒绝。如:推三阻四。《詩·邶風·谷風》:「既阻我德,賈用不售。」鄭玄箋:「既難却我,隱蔽我之善。」唐柳宗元《非國語·懷嬴》:「重耳之受懷嬴,不得已也,其志將以守宗廟社稷,阻焉,則懼其不克也。」《三國志通俗演義·廢漢君董卓弄權》:「欲屈衆大臣就舍下少酌,幸勿見阻!」 ⑦艰难;忧患。《爾雅·釋詁》:「阻,難也。」《廣韻·語韻》:「阻,憂也。」《易·繫辭下》:「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書·舜典》:「黎民阻饑,汝后稷,播時百穀。」孔傳:「阻,難。」《詩·邶風·雄雉》:「我之懷矣,自詒伊阻。」毛傳:「阻,難也。」鄭玄箋:「此自遺以是患難。」 ⑧疑惑。《廣雅·釋言》:「阻,疑也。」《左傳·閔公二年》:「是服也,狂夫阻之。」杜預注:「阻,疑也,言雖狂夫猶知有所疑。」三國魏嵇康《與吕長悌絶交書》:「足下陰自阻疑,密表繫都……何意足下,苞藏禍心邪!」 ⑨仗恃。《左傳·隱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孔穎達疏:「阻恃諸國之兵以求勝。」《文選·潘岳〈馬汧督誄〉》:「蠢蠢犬羊,阻衆陵寡。」吕向注:「阻,恃。」宋辛棄疾《論阻江為險須藉兩淮疏》:「駐蹕臨安,阻江為險。」 ⑩依靠;靠近。《文選·張衡〈東京賦〉》:「謻門曲榭,邪阻城洫。」李善注引薛綜曰:「阻,依也。」明張煌言《山頭重建海塘碑記》:「田阻山則多磽,恒苦暵;田阻海則多鹽,恒苦潮。」 ⑪沮丧。也作「沮」。《徐霞客遊記·粤西遊日記一》:「其下先有一洞,高可丈五,寬廣盤曲,多垂柱,界竅分歧,土人以為馬廐,散卧馬匹,令人氣阻。」清文廷式等《聯銜糾參督臣植黨疏》:「種種顛倒功罪,務使敢戰之士,人人氣阻。」徐珂《清稗類鈔·正直類》:「其人慚阻,即日去蘇。」 (二)zhù 《廣韻》莊助切,去御莊。 ①马阻蹄。《廣韻·御韻》:「阻,馬阻蹄。」 ②行不正。一说马蹄痛病。也作「跙」。《集韻·御韻》:「跙,行不正也。一曰馬蹄痛病。或作阻。」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