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穆 |
释义 | 穆 《説文》:「穆,禾也。从禾,㣎聲。」按: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穆」下注引《説文》:「穆,和也。」甲骨文、金文「穆」原表向日葵的风采,象形。本义当训和美。 mù 《廣韻》莫六切,入屋明。沃部。 ①禾名。《説文·禾部》:「穆,禾也。」段玉裁注:「蓋禾有名穆者也。」又禾深茂幽远貌。《六書故·植物二》:「穆,禾深茂幽遠穆穆然也。」 ②和谐。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引《説文》:「穆,和也。」《詩·大雅·烝民》:「吉甫作頌,穆如清風。」鄭玄箋:「穆,和也。」漢揚雄《甘泉賦》:「陰陽清濁,穆羽相和兮,若夔牙之調琴。」宋蘇軾《和陶勸農》:「獸蹤交締,鳥喙諧穆。」 ③美好。《廣韻·屋韻》:「穆,美也。」《詩·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毛傳:「穆,美。」《吕氏春秋·至忠》:「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謂穆行矣。」高誘注:「穆,美也。」《晋書·外戚傳·王濛》:「豈可令涇渭混流,虧清穆之風!」 ④恭敬;肃穆。《廣韻·屋韻》:「穆,敬也。」《書·金縢》:「我其為王穆卜。」孔傳:「穆,敬。」《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王逸注:「穆,敬也。」《徐霞客遊記·江右遊日記》:「北崖有石柱矗立,大倍于筍,而色甚古穆。」清蔣湘南《與田叔子論古文》:「故其文簡而奥,醇而腴,雅而奇,遒而穆。」 ⑤悦,高兴。《字彙補·禾部》:「穆,悦也。」《管子·君臣下》:「穆君之色,從其欲阿而勝之,此人臣之大罪也。」尹知章注:「穆,猶悦也。」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下:「《樂記》云:『凡音之起,從人心生也。』固當以穆耳協心為音律之準。」 ⑥深远,幽微。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禾部》:「穆,凡經傳所用穆字皆叚穆為㣎。㣎者,細文也。凡言穆穆,於穆、昭穆,皆取幽微之義。」《楚辭·九章·悲回風》:「穆眇眇之無垠兮,莽芒芒之無儀。」洪興祖補注:「穆,深微貌。」《淮南子·原道》:「穆忞隱閔,純德獨存。」高誘注:「穆忞隱閔,皆無形之類也。」《晋書·董京傳》:「焉知不有達人,深穆其度,亦將闚我,顰顣而去。」 ⑦安宁。《字彙·禾部》:「穆,靖也。」《三國志·吴志·陸遜傳》:「夫俊乂者,國家之良寳,社稷之貴資,庶政所以倫叙,四門所以穆清也。」 ⑧清澈。《廣韻·屋韻》:「穆,清也。」宋蘇軾《答王敏仲》:「天色澄穆,亦惟此時也。」元吴師道《德興開化道中》:「春晨氣澄穆,雜卉香滿路。」 ⑨诚实。《方言》卷一:「穆,信也。」 ⑩厚。《廣韻·屋韻》:「穆,厚也。」 ⑪纯。《逸周書·謚法》:「布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孔晁注:「穆,純也。」朱右曾校釋:「布德不私,執義而固,情貌相符,表裏若一,皆敬以成之。」 ⑫宗庙的序列,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依序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正字通·禾部》:「穆,廟序也。一世昭,二世穆。」《書·酒誥》:「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孔傳:「父昭子穆。」《禮記·中庸》:「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清毛奇齡《廟制折衷·昭穆》:「南面為昭,以其向陽;北面為穆,以其向幽,此昭穆之名所由始也。」 ⑬代指右边。《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錢青自謙幼輩,再三不肯,只得東西昭穆坐下。」明葉紹袁《啓禎記聞録》卷四:「太子上坐,弘光昭坐,豫王穆坐。」《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只見賈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 ⑭通「睦」。和睦。《字彙補·禾部》:「穆,與睦同。」三國魏曹植《豫章行》之二:「周公穆康叔,管蔡則流言。」黄節注:「穆,睦也。二字古通用。」《十六國春秋·後秦録·姚興》:「朕過庭無訓,使諸子不穆,愧于四海。」宋王安石《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謳謡喧井邑,惠化穆蒼黔。」 ⑮通「默(mò)」。静默。《正字通·禾部》:「穆,與默通。」《史記·孔子世家》:「有閒,有所穆然深思焉。」《漢書·東方朔傳》:「於是吴王穆然,俛而深惟,仰而泣下交頤。」顔師古注:「張晏曰:『穆音默。』師古曰:『穆然,静思貌。』」《文選·揚雄〈甘泉賦〉》:「蓋天子穆然,珍臺閒館。」張銑注:「穆然,静默皃。」 ⑯姓。《廣韻·屋韻》:「穆,姓。」《通志·氏族略四》:「穆氏,子姓,宋穆公之後也,其支孫以諡為氏。《左傳》有穆伯,漢有穆生……又有丘穆陵氏改為穆氏。」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