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燭 |
释义 | 燭〔烛〕 《説文》:「燭,庭燎,火燭也。从火,蜀聲。」段玉裁注:「燎當作尞。大,各本譌作火,今正。若《韻會》『庭燎,燭也』尤善。《小雅》毛傳曰:『庭燎,大燭也。』」 (一)zhú 《廣韻》之欲切,入燭章。屋部。 ①火炬。《説文·火部》:「燭,庭燎,大燭也。」《儀禮·士喪禮》:「燭俟于饌東。」鄭玄注:「燭,燋也……火在地曰燎,執之曰燭。」《禮記·曲禮上》:「燭不見跋。」孔穎達疏:「古者未有䗶(蠟)燭,唯呼火炬為燭也。」宋陸游《雪夜感舊》:「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 ②蜡烛。《正字通·火部》:「燭,蠟炬也。」程树德《説文稽古篇》:「《西京雜記》:『閩越王獻高帝蜜燭二百枚。』此為蠟燭之權輿。《潛夫論》:『知脂蠟之可明鐙也,而不知甚多則冥之。』章氏《檢論》:『漢初炷燭不過麻蒸,後漢之季,始有蠟燭。』是以蠟燭始於東漢。《晋書》:『周顗弟嵩,以所持蠟燭投之。』此蠟燭始見于史者。《世説》:『王君夫以𥹋糒澳釜,石季倫用蠟燭作炊。』蓋至西晋後始盛行。」《論衡·幸偶》:「或鑠脂燭,或燔枯草。」唐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高堂粉壁圖蓬瀛,燭前一見滄洲清。」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二首》之二:「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③照;照亮。《玉篇·火部》:「燭,照也。」《墨子·經説下》:「日之光,反燭人,則景在日與人之閒。」《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名高天下而光燭鄰國。」《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望見青楓城裏火光燭天。」 ④洞悉;察见。《韓非子·孤憤》:「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漢書·匡衡傳》:「君何疑而上書歸侯乞骸骨,是章朕之未燭也。」唐劉禹錫《天論中》:「所謂晦而幽者,目有所不能燭爾。」 ⑤燃烛。宋陸游《十月二十八日夜風雨大作》:「拄門那敢開,吹火不得燭。」《聊齋志異·小謝》:「夜將半,燭而寢。」 ⑥彗星。《漢書·天文志》:「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 ⑦物理学上发光强度单位烛光的省称。通常说电灯泡的烛数,即指它的瓦特数。 ⑧姓。《集韻·燭韻》:「燭,姓。」《姓觿·沃韻》:「燭,《千家姓》云:滎陽族。《左傳》有鄭大夫燭之武,《史記》秦有丞相燭壽。」 (二)kuò 〔燭營〕指男子下体。《淮南子·精神》:「子求〔來〕行年五十有四,而病傴僂,脊管高於頂,𣎅下迫頤,兩脾在上,燭營指天。」高誘注:「燭,陰華也;營,其竅也。上指天也。燭營讀曰括撮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