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招 |
释义 | 招 《説文》:「招,手呼也。从手,召聲。」 (一)zhāo 《廣韻》止遥切,平宵章。宵部。 ①打手势呼人。如:招手;招之即来。《説文·手部》:「招,手呼也。」段玉裁注:「𧦝,各本作呼,今正。呼者,外息也。𧦝者,召也。不以口而从手,是手𧦝也。」《廣雅·釋言》:「招,來也。」《廣韻·宵韻》:「招,招呼也。」《詩·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毛傳:「招招,號召之貌。」孔穎達疏:「號召,必手招之。」《荀子·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又呼唤。《漢書·息夫躬傳》:「招上帝兮我察。」顔師古注引張晏曰:「招,呼也。」 ②求;寻求。《書·説命下》:「旁招俊乂,列于庶位。」蔡沈注:「廣求俊乂,列于衆職。」《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文心雕龍·銘鍼》:「昔帝軒刻輿几以弼違,大禹勒筍簴而招諫。」 ③邀约;邀请。《玉篇·手部》:「招,招要也。」唐李白《九日登山》:「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吴門名醫薛雪,自號一瓢,性孤傲,公卿延之不肯往,而予有疾,則不招自至。」 ④招抚,使归顺。《史記·淮陰侯列傳》:「今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宋蘇軾《獲鬼章二十韻》:「困獸何須殺,遺雛或可招。」 ⑤招致,引来(多指不好的事物)。《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吕氏春秋·本生》:「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之曰招蹷之機。」高誘注:「招,至也。」畢沅注:「招,致也。」《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回:「這場大哭,招得滿屋的人無不下淚。」又引申为传染。如:这病招人。 ⑥承认罪行。《舊唐書·哀帝紀》:「偽稱官階人泉州晋江縣應鄉貢明經陳文巨招伏罪款,付河南府决殺。」《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從實招了,我便饒你!」《紅樓夢》第六十一回:「只叫他們墊着磁瓦子跪在太陽地下,茶飯也别給吃,一日不説跪一日,便是鐵打的,一日也管招了。」又指口供,供词。《明成化説唱詞話叢刊·包龍圖陳州糶米記》:「長狀短招都取定,尅日良時要斬人。」《古今小説·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如今將妖賊閻浩、楊胤夔招中,竄入沈鍊名字,只説浩等平日師事沈鍊。」 ⑦惹;逗。《史記·貨殖列傳》:「今夫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紅樓夢》第五十四回:「尤氏笑道:『你要招我,我可撕你的嘴!』」 ⑧掉,摇。《素問·五藏生成論》:「徇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虚。」王冰注:「招,謂掉也,摇掉不定也。尤,甚也。目疾不明,首掉尤甚。」《水滸全傳》第三十五回:「船上把青旗只一招,蘆葦裏棹出一隻小船。」 ⑨旧时挂在酒店、饭店或商店门口,写明店名用以招徕顾客的旗幡。如:酒招。 ⑩箭靶;目标。《吕氏春秋·本生》:「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高誘注:「招,埻的也。」陈奇猷校釋引杨树达曰:「此『招』字即『的』字,召聲、勺聲古音同在豪部也。」《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陣》:「以敵之人為招。」注:「招,箭靶。」《戰國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 ⑪一种武术动作。如:一招一式。引申为手段、计策。如:花招;绝招;没招儿。 ⑫羁绊;牵系。《孟子·盡心下》:「今之與楊、墨辯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從而招之。」朱熹注:「招,罥也,覊其足也。」 ⑬通「昭」。明。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小部》:「招,叚借為昭。」《莊子·徐无鬼》:「招世之士興朝。」于省吾新證:「招,應讀作昭。昭世之士興朝,謂昭明於世之士足以興朝也。」 ⑭姓。《集韻·宵韻》:「招,姓。」《通志·氏族略四》:「招氏,晋步招之後,漢有大鴻臚招猛。」 (二)qiáo 《集韻》祈堯切,平宵羣。宵部。 举。《集韻·宵韻》:「招,舉也。」《莊子·駢拇》:「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俞樾平議:「此文招字亦當訓舉,而讀為翹。」《淮南子·主術》:「(孔子)力招城關。」《漢書·陳勝項籍傳贊》:「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顔師古注:「鄧展曰:『招,舉也。』蘇林曰:『招,音翹。』」 (三)sháo 《集韻》時饒切,平宵禪。 ①通「韶」。古代乐曲名。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小部》:「招,叚借為韶。」《尚書大傳》卷一:「招為賓客而雍為主人。」鄭玄注:「招、雍皆樂章名也。」《史記·五帝本紀》:「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司馬貞索隱:「招音韶,即舜樂《簫韶》。九成,故曰《九招》。」《漢書·禮樂志》:「舜作《招》。」顔師古注:「招讀曰韶。」 ②美。《集韻·宵韻》:「招,美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