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器 |
释义 | 器 《説文》:「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qì 《廣韻》去冀切,去至溪。脂部。 ①器具。如:陶器;瓷器;木器;容器等。《説文·㗊部》:「器,皿也。」段玉裁注:「器乃凡器統偁。」《書·盤庚上》:「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唐韓愈《原道》:「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清徐釚《遊鼓山記》:「更滌器,坐蒲團細酌。」 ②手段;条件;因素。《左傳·閔公元年》:「親有禮,因重固,間攜貳,覆昏亂,霸王之器也。」杜預注:「霸王所用,故以器為喻。」《韓非子·喻老》:「賞罰者,邦之利器也。」《禮記·禮運》:「禮義以為器,故行事有考也。」 ③生物的器官;器物的部件。如:呼吸器;消化器;发声器。《百喻經·搆驢乳喻》:「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脚者,復有捉器者。」宋王安石《易泛論》:「輪,有運動之材,而非車之全也,可以為車之一器者也。」 ④古代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左傳·成公二年》:「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莊子·田子方》:「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⑤政权;权力。《易·序卦》:「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震。」唐皮日休《晋文公不合取陽樊論》:「能立一功者,先伺君地焉。能立勳者,先窺君器焉。」宋王安石《上時政疏》:「蓋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維持;非衆建賢才,不足以保守。」 ⑥器量;器度。《論語·八佾》:「管仲之器小哉!」何晏注:「言其器量小也。」宋蘇軾《浣溪沙》:「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清魏源《默觚上·學篇三》:「不知其心易盈者,正由其器小乎。」 ⑦才能;能力。《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記·王制》:「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鄭玄注:「器,能也。」唐蘇瓌《中樞龜鏡》:「子、弟、壻居官,隨器自任。調之勿過其器,而居人之右。」 ⑧人才。《老子》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三國志·蜀志·蔣琬傳》:「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唐白居易《初授拾遺》:「驚近白日光,慚非青雲器。」《三國演義》第十一回:「此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 ⑨赏识;看重。如:器重。《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唐孟郊《弔國殤》:「堯舜宰乾坤,器農不器兵。」《聊齋志異·細柳》:「中丞楊公見其文而器之,月給常廪,以助燈火。」 ⑩有形的具体事物。与「道」相对。《易·繫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晋木華《海賦》:「且其為器也,包乾之奥,括坤之區。」清王夫之《周易外傳》卷五:「無其器則無其道。」 ⑪量词。《鄐君開襃斜道摩崖刻石》:「凡用功七十六萬六千八百餘人,瓦卅六萬九千八百四器。」《宋書·張邵傳附張暢》:「孝武遣送酒二器。」明張四維《雙烈記·寫意》:「我今日口占二詞,分付廚下蒸羊羔一器,並二詞送去作謝。」 ⑫姓。《廣韻·至韻》:「器,姓。出《姓苑》。」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