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久遠、遠絕。大徐本《說文解字.辵部.新附》:「邈,遠也。」《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湯禹久遠兮,邈而不可慕。」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一六:「吳水深萬丈,楚山邈千重。」
2. 凌駕。《抱朴子.外篇.尚博》:「廄馬千駟,而騏驥有邈群之價。」唐.李白〈月下獨酌〉詩:「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3. 輕視。同「藐」。漢.劉向〈戰國策書錄〉:「上小堯舜,下邈三王。」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振景拔跡,顧邈同列。」
〔關鍵文獻〕
《玉篇.辵部.字》。
(二)
「」為「邈」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辵部.新附》:「,遠也。從走,聲。」從走,當是從辵。《玉篇.辵部》:「,古文邈。」《四聲篇海.辵部》說同。按「」今楷正字作「邈」,「邈」從「貌」聲。《說文.皃部》「貌」為「皃」之籀文,故從「貌」之「邈」,亦可作「」。「」為「邈」之異體,由此可定。
(一)
=>「貌」之異體。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覺韻.邈字》引〈唐褚河南千字文〉。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覺韻.邈字》引〈北齊天保八年造像〉。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覺韻.邈字》引〈北魏惠猛法師墓誌〉。
「」為「邈」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辵部.新附》:「,遠也。從走,聲。」從走,當作從辵。《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覺韻》引〈北魏惠猛法師墓誌〉書作「」。按「」今楷正字作「邈」。「邈」字從「貌」得聲,而「貌」之異體省作「狠」者。故「邈」亦可作「」,今以「邈」為正字,則「」字為異體矣。
《偏類碑別字.辵部.邈字》引〈唐張藥墓誌〉。
《隸辨.入聲.覺韻.字》引〈孔彪碑〉。
「」為「邈」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辵部.新附》:「,遠也。從走,聲。」按「」字,今楷正字作「邈」。《隸辨.入聲.覺韻》引〈孔彪碑〉「邈」作「」,引〈魏孔羨碑〉並同。又《隸辨.去聲.效韻》引〈老子銘〉「貌」作「」,云:「貌,說文作,從人從白。籀文作,隸從籀文變訛皃為,即字也。」是則「」為「皃」之訛變可知矣。故「邈」字從「皃」與「」字從「」,應可無別,「」為「邈」之異體可以定矣。
《四聲篇海.辵部》。
「」為「邈」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辵部.新附》:「,遠也。從走,聲。」從走,當云從辵。「」今楷正字作「邈」。《四聲篇海.辵部》:「,去也。又曠遠也。」按「」為「貌」之異體,故「」可為「邈」之異體。
《漢隸字源.入聲.覺韻.邈字》引〈國三老袁良碑〉。
《干祿字書.入聲》。
「」為「邈」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辵部.新附》:「,遠也。從走,聲。」從走,當作從辵。《干祿字書》:「、,並上通下正。」《龍龕手鏡.辵部》亦作「」,《龍龕手鑑》同。按「貌」字之異體有作「貇」者。故《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覺韻》引〈唐虞書夫子廟堂碑〉「邈」字之異體有作「」者。而作「」者,則又「」之訛,遂亦作為「邈」之異體矣。
《漢隸字源.入聲.覺韻.邈字》引〈司隸校尉魯峻碑〉。
「」為「邈」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辵部.新附》:「,遠也。從走,聲。」從走,當云從辵。《漢隸字源.入聲.覺韻》引〈司隸校尉魯峻碑〉、〈費鳳別碑〉作「」。按「貌」字隸有作「」者而為「貌」之異體,今作「」者,蓋又「」之訛。《龍龕》從「豸」之字,或有作「」者,正此「」之變體。「」字楷書正字作「邈」,而「」實為「邈」之訛字而成異體矣。
「」為「邈」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辵部.新附》:「,遠也。從走,聲。」從走,當作從辵。《龍龕手鏡.辵部》:「,或作;,正。」《龍龕手鑑.辵部》同。《四聲篇海.辵部》:「、,遠也。」按「貌」字其異體或有作「」者,「貌」字亦有作「」者,蓋係篆文「」字楷化形近而訛。至於從「豸」之字,《龍龕》、《篇海》則多訛作「」。然則「」實「邈」之訛字。今「」楷書正字作「邈」,而「」則為異體矣。
《俗書刊誤.卷四.入聲.藥韻》。
「」為「邈」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辵部.新附》:「,遠也。從走,聲。」按從走,當云從辵。《玉篇.辵部》:「邈,曠遠也。,同上。」《廣韻.入聲.覺韻》:「邈,遠也。亦作。」《四聲篇海.辵部》:「,音邈,義同。」《俗書刊誤.卷四.入聲.藥韻》:「,遠也。俗訛作邈,非。」《字彙.辵部》:「,同邈。」《正字通.辵部》:「,同邈。」按《說文解字.皃部》「皃」為篆文,「」為或文,「貌」則為籀文。「」與「貌」為異體;「辵」隸變後楷化作「辶」,故「」可為「邈」之異體。
大徐本《說文.辵部.新附》。
「」為「邈」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辵部.新附》:「,遠也。從走,聲。」按從走,當云從辵。《正字通.辵部》:「邈,說文從,篆作。」《字彙補.辵部》:「,說文長箋與邈同,今作。」《中文大辭典.辵部》:「,與邈同。說文長箋同邈。」《漢語大字典.辵部》引《字彙補》說同。《中華字海.辶部》:「,同邈,字見說文。」按「」字乃由篆文「」直接楷化而來。「」為「貌」之異體,「辵」今多作「辶」,是以「」可為「邈」之異體。
《龍龕手鏡.辵部》。
《龍龕手鑑.辵部》。
「」為「邈」之異體。大徐本《說大.辵部.新附》:「,遠也。從走,聲。」從走,當作從辵。《龍龕手鏡.辵部》作「」,《龍龕手鑑.辵部》同。按「」今楷正字作「邈」,而從「豸」之字,龍龕多訛作「」或「」。故「邈」字亦訛作「」而為異體矣。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