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殺戮。《說文解字.刀部》:「鐂(劉),殺也。」《書經.盤庚上》:「重我民,無盡劉。」《文選.張衡.思玄賦》:「瞰瑤谿之赤岸兮,弔祖江之見劉。」唐.李善.注:「劉,殺也。」
2. 斧、鉞一類之兵器。《正字通.刀部》:「劉,鉞屬。」《書經.顧命》:「一人冕執劉,立於東堂。」
3. 枝葉零落。《詩經.大雅.桑柔》:「捋采其劉,瘼此下民。」
4. 姓。如明代有劉基。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刀部》。
《字學三正.體製上.時俗杜撰字》。
「刘」為「劉」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殺也。從金刀,丣聲。」段注云:「此會意,從金殺義未著,必從金刀而後著。丣者,古文酉也。力求切。……此篆二徐皆作,別無篆,古書罕用,古未有姓者,且與殺義不協,其義訓殺,則其文定當作,楚金疑脫篆。又疑之丣下本作刀,轉寫訛田,後說是也。……今輒更正篆文,以斷眾疑。」《四聲篇海.刀部》:「刘,力求切,與劉同。」《宋元以來俗字譜.刀部》引《通俗小說》、《古今雜劇》、《三國志平話》、《太平樂府》、《東牕記》、《目連記》、《金瓶海》、《嶺南逸事》劉均作刘。故《字學三正.體製上.時俗杜撰字》謂:「劉,俗作刘。」《漢語大字典.刀部》:「刘,同劉。……今為劉的簡化字。」刘為劉之簡體字,故今定作劉之異體字。
《偏類碑別字.刀部.劉字》引〈齊高劉二姓邑義造浮圖記〉。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劉字》引〈魏韓顯祖造象〉。
《中華字海.刂部》。
《廣碑別字.十五畫.劉字》引〈宋梁孟石香爐并造像記〉。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劉字》引〈魏張盧墓誌〉。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劉字》引〈隋張洪亮等造像記〉。
《廣碑別字.十五畫.劉字》引〈宋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左衛將軍吴元載墓誌〉。
《偏類碑別字.刀部.劉字》引〈唐結九品往生社碑〉。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劉字》引〈隋緣果道場博塔下舍利記〉。
《廣碑別字.十五畫.劉字》引〈唐上開府董葵墓誌〉。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劉字》引〈魏巨始光造象記〉。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劉字》引〈北魏張猛龍碑陰〉。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劉字》引〈北齊武平七年造像記〉。
《偏類碑別字.刀部.劉字》引〈唐李文墓誌銘〉。
《廣碑別字.十五畫.劉字》引〈唐賈旺墓誌〉。
《廣碑別字.十五畫.劉字》引〈唐通議大夫使持節興州諸軍事興州刺史上柱國劉寂墓誌〉。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劉字》引〈東魏敬使君碑陰〉。
《偏類碑別字.刀部.劉字》引〈魏雍州刺史王翊墓誌〉。
《漢隸字源.平聲.尤韻.劉字》引〈太尉劉寬神道二〉。
《偏類碑別字.刀部.劉字》引〈隋阮景暉造象〉。
《偏類碑別字.刀部.劉字》引〈唐大德寺碑〉。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劉字》引〈北齊天保八年造像記〉。
《敦煌俗字譜.刀部.劉字》引〈祕4.034.左1〉。
《廣碑別字.十五畫.劉字》引〈隋□德將墓誌〉。
《宋元以來俗字譜.刀部》引〈太平樂府〉。
《偏類碑別字.刀部.劉字》引〈魏蔡洪象碑〉。
《偏類碑別字.刀部.劉字》引〈魏三級浮圖頌〉。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劉字》引〈晉石尠墓誌陰〉。
《偏類碑別字.刀部.劉字》引〈魏孫秋生造象記〉。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劉字》引〈唐大德寺碑〉。
《隸辨.平聲.尤韻.字》引〈韓勑碑陰〉。
「」為「劉」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殺也。從金刀,丣聲。」段注云:「此會意,從金殺義未著,必從金刀而後著。丣者,古文酉也。力求切。……此篆二徐皆作,別無篆,古書罕用,古未有姓者,且與殺義不協,其義訓殺,則其文定當作,楚金疑脫篆。又疑之丣下本作刀,轉寫訛田,後說是也。……今輒更正篆文,以斷眾疑。」按《隸辨.平聲.尤韻》引〈韓勑碑陰〉:「京兆安初。」字正作「」。並於「」下云:「本從丣,丣古文酉字,他碑皆變從卯。……《漢書.王莽傳》云:『受命之日丁卯也。丁火,漢氏之德也;卯,劉姓,所以為字也。』據此,疑變隸之初,劉已從卯。」故定為劉之異體。
《廣碑別字.十五畫.劉字》引〈唐劉節墓誌〉。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譌》。
《佛教難字字典.刀部》。
「」為「劉」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殺也。從金刀,丣聲。」段注云:「此會意,從金殺義未著,必從金刀而後著。丣者,古文酉也。力求切。……此篆二徐皆作,別無篆,古書罕用,古未有姓者,且與殺義不協,其義訓殺,則其文定當作,楚金疑脫篆。又疑之丣下本作刀,轉寫訛田,後說是也。……今輒更正篆文,以斷眾疑。」按劉本作,左上丣楷變作覀,故亦變作。《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譌平聲》:「,劉帖,均非。○承作。」又《佛教難字字典.刀部》亦收「」為「劉」之異體,今從之。
《敦煌俗字譜.刀部.劉字》引〈祕4.038.左1〉。
《漢隸字源.平聲.尤韻.劉字》引〈周憬碑陰〉。
《隸辨.平聲.尤韻.字》引〈韓勑兩側題名〉
「」為「劉」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殺也。從金刀,丣聲。」段注云:「此會意,從金殺義未著,必從金刀而後著。丣者,古文酉也。力求切。……此篆二徐皆作,別無篆,古書罕用,古未有姓者,且與殺義不協,其義訓殺,則其文定當作,楚金疑脫篆。又疑之丣下本作刀,轉寫訛田,後說是也。……今輒更正篆文,以斷眾疑。」按《隸辨.平聲.尤韻》引〈韓勑兩側題名〉「魯聖長。」並於「」字下云:「本從丣,丣古文酉字,他碑皆變從卯,復省作、吅。」據此可知「」左上之吅,乃由丣變作卯,復省作吅而成,故定為劉之異體。
《隸辨.平聲.尤韻.字》引〈韓勑兩側題名〉。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劉字》引〈唐李文墓志〉。
《干祿字書.平聲》。
《類篇.刀部》。
「」為「劉」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殺也。從金刀,丣聲。」段注云:「此會意,從金殺義未著,必從金刀而後著。丣者,古文酉也。力求切。……此篆二徐皆作,別無篆,古書罕用,古未有姓者,且與殺義不協,其義訓殺,則其文定當作,楚金疑脫篆。又疑之丣下本作刀,轉寫訛田,後說是也。……今輒更正篆文,以斷眾疑。」按《類篇.刀部》作「」云:「,力求切,殺也。又姓。」劉之作,乃據篆文楷化而來。故《字鑑.平聲.尤韻》云:「,力求切,殺也。又姓。徐鍇曰:《說文》無字,偏旁有之,疑即字也。從丣,音酉,從金,從刀,刀字屈曲,傳寫誤作田爾。俗作劉。」按:為劉之本字,今《常用字表》既訂「劉」為正字,故收為異體。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劉字》引〈唐幽州昭仁寺碑文〉。
《漢隸字源.平聲.尤韻.劉字》引〈帝堯碑〉。
《正字通.刀部》。
《字彙補.又部》。
「」為「劉」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殺也。從金刀,丣聲。」段注云:「此會意,從金殺義未著,必從金刀而後著。丣者,古文酉也。力求切。……此篆二徐皆作,別無篆,古書罕用,古未有姓者,且與殺義不協,其義訓殺,則其文定當作,楚金疑脫篆。又疑之丣下本作刀,轉寫訛田,後說是也。……今輒更正篆文,以斷眾疑。」按《正字通.刀部》云:「〈國名紀〉王季之穆曰康公。乃古字。」按字左下乃金之省文,而右旁又乃刀之形訛,今字變作,左上西乃丣之變文。故《字彙補.又部》作,云:「古劉字。」故據以定作劉之異體。
《隸辨.平聲.尤韻.字》引〈周憬碑陰〉。
《字彙補.寸部》。
「」為「劉」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殺也。從金刀,丣聲。」段注云:「此會意,從金殺義未著,必從金刀而後著。丣者,古文酉也。力求切。……此篆二徐皆作,別無篆,古書罕用,古未有姓者,且與殺義不協,其義訓殺,則其文定當作,楚金疑脫篆。又疑之丣下本作刀,轉寫訛田,後說是也。……今輒更正篆文,以斷眾疑。」按《隸辨.平聲.尤韻》引〈周憬碑陰〉:「曲紅鵠。」劉字作,而《漢隸字源.平聲.尤韻》引〈韓勑孔廟後碑陰〉作,今字作者,左下圭乃之變,左上吅則丣之變,右旁寸乃隸書之變矣。故《字彙補.寸部》逕作,並云:「與劉同。出〈周憬碑〉。」故據以定作劉之異體。
《經典文字辨證書.金部》。
「鎦」為「劉」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殺也。從金刀,丣聲。」段注云:「〈般庚〉重我民,無盡劉。〈君奭〉咸劉厥敵。《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釋詁〉劉、殺也。……此篆二徐皆作,別無劉篆。,古書罕用,古未有姓鎦者,且與殺義不協,其義訓殺,則其文定當作劉,楚金疑脫劉篆,又疑鎦之丣下本作刀,轉寫訛田,後說是也。」《集韻.平聲.尤韻》:「鎦、劉。《說文》殺也。或作劉。劉又姓,亦邑名。」《古文四聲韻.平聲.尤韻》引崔希裕《纂古》劉作。《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鎦、劉。以上古文。」《正字通.刀部》:「劉本作。漢應讖文卯金刀為國姓。按卯古作戼,酉古作丣。羅泌《路史》曰:『世作卯金刀,繆也。春秋劉康公,故書作。』據此說,《說文》有無,即也。」按即鎦字,在虔殺一義,鎦既為劉之異體,劉亦為鎦之異體。《康熙字典.刀部》:「劉古文。」《經典文字辨證書.金部》:「正,劉別,此亦《說文》正字,今脫之矣。」今據此定作「劉」之異體。
《經典文字辨正書.金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