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之化膿性及壞死性炎症。呈局部腫脹,中央有許多小孔,呈瘻管狀,非常疼痛。《說文解字.疒部》:「癰,腫也。」漢.王充《論衡.感虛》:「夫山崩壅河,猶人之有癰腫,血脈不流也。」《三國演義》第三回:「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
2. 比喻禍患。漢.馮衍〈與婦弟任武達書〉:「自恨以華盛時不早自定,至于垂白家貧身賤之日,養癰長疽,自生禍殃。」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日部》。
《漢語大字典.疒部》。
《康熙字典.疒部》。
《彙音寶鑑.广部.十六畫》。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玉篇.疒部.癰字》。
《字彙.疒部》。
《龍龕手鑑.疒部》。
《集韻.平聲.鍾韻》。
《中文大辭典.肉部》。
《康熙字典.肉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