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短衣。《集韻.去聲.隊韻》:「褙,襦也。」《明史.卷六七.輿服志三》:「教坊司婦人,不許戴冠,穿褙子。」
2. 「裱褙」:裝貼書畫。以紙、布或絲織品為襯底,黏糊書畫,以便於收藏或展示。以書畫向外,稱為「裱」,襯底之托背,稱為「褙」。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三.鋪席》:「朝天門裡大石版朱家裱褙鋪。」《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只聽得橋下裱褙鋪裡一個人叫道:『我兒出來見郡王!』」亦作「背褾」、「表背」、「裱揹」、「裱背」、「褾背」。
〔關鍵文獻〕
《集韻.去聲.隊韻》。
《康熙字典.糸部》。
《中文大辭典.糸部》。
「褙」見於《集韻.去聲.隊韻》:「褙,襦也。或從系。」襦,短衣也。褙當為後起新字。究其字構,乃從衣背聲。由服飾史來看,「褙」原只作「背」,「褙子」即「背子」,參見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二九一頁。因其為衣,故又從衣。文獻上從衣之字或見從系,如:「襤」之作「」、「補」之作「」。蓋義類同而通用。然則,《集韻》所收之「」可以為「褙」之異體矣。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