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597A03597A03597A03597A03597A03597A03597A03597A03597A03597A03597A03597A03597A03597
A03597A03597A03597
字號A03597正字 - 16 - 20 
說文釋形大徐本:,桂荏也。从艸,聲。(素孤切)
段注本:,桂荏也。从艸,穌聲。(素孤切)
注音ㄙㄨ
漢語拼音
釋義

1.  植物名。即紫蘇。脣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莖葉色紫,夏秋開紅或淡紅色花。葉與果實可入藥,並供食用。為我國特產。《說文解字.艸部》:「蘇,桂荏也。」清.段玉裁.注:「桂荏,今之紫蘇。」《紅樓夢》第五一回:「寶玉看時,上面有紫蘇、桔梗、防風、荊芥等藥,後面又有枳實、麻黃。」

2.  柴草。漢.揚雄《方言》卷三:「蘇、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間曰蘇,自關而西或曰草,或曰芥。」《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3.  割草。《莊子.天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唐.成玄英.疏:「李云:『蘇,草也。取草曰蘇。』」

4.  取、拿、找。《楚辭.屈原.離騷》:「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漢.王逸.注:「蘇,取也。」《管子.法禁》:「故土……莫敢超等踰官,漁利蘇功,以取順其君。」

5.  甦醒、死而復生。同「穌」。《左傳.宣公八年》:「晉人獲秦諜,殺諸絳市,六日而蘇。」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灤陽消夏錄一》:「其夫亦為雷焰燔燒,背至尻皆焦黑,氣息僅屬。久之乃。」

6.  清醒、睡醒。《楚辭.屈原.橘頌》:「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唐.杜荀鶴〈早發〉詩:「東窗未明塵夢蘇,呼童結束登征途。」

7.  獲救、緩解。《書經.仲虺之誥》:「徯予後,後來其蘇。」《晉書.卷六二.列傳.祖逖》:「沉溺之士欣於來,庶幾國恥可雪。」唐.杜甫〈江漢〉詩:「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8.  下垂之穗狀裝飾物。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詩:「躑躅青驄馬,流金鏤鞍。」南朝梁.簡文帝〈七勵〉:「金蘇翠幄,玉案象。」

9.  朝向。《商君書.賞刑》:「萬乘之國,若有蘇其兵中原者,戰將覆其軍。」《荀子.議兵》:「以故順刃者生,蘇刃者死。」

10.  物體疏鬆。同「酥」。宋.蘇軾《物類相感志.飲食》:「煮芋,以灰煮之則蘇。」《徐霞客遊記.卷一○.滇遊日記九》:「生平所歷危境,無逾於此。蓋峭壁有之,無此蘇土;流土有之,無此蘇石。」

11.  古國名,在今中國大陸河南省溫縣。《左傳.宣公三年》:「又娶于蘇,生子瑕。」《書經.立政》:「司寇蘇公。」唐.孔穎達.疏:「蘇是國名,所都之地,其邑名溫。」

12.  蘇州之簡稱。《老殘遊記》第五回:「江南真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杭,不像我們這地獄世界!」

13.  江蘇省之簡稱。

14.  姓。如宋代有蘇軾。《通志.卷二七.氏族略三》:「蘇氏,己姓。……至周武王,用(蘇)忿生為司寇,邑於蘇,子孫因以為氏,世居河內。又有拔略氏,改為蘇氏,虜姓也。」

A03597
A03597-009
部首筆畫  - 19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山部》。

《重訂直音篇.卷六.屾部》。


A03597
A03597-018
部首筆畫  - 19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既為「蘇」字之俗體,從「艹」之字又可書作「屾」,故「」字當可收為「蘇」字之異體無訛。


注音 ㄙㄨ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蘇」之異體。蘇,《說文解字.艸部》作「」,云:「桂荏也。從艸穌聲。」今考《龍龕手鑑.山部》云:「,音蘇。」按「蘇」字從「穌」聲,俗或變作「,故《干祿字書.平聲》云:「蘇,上俗下正。」《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引〈白袍記〉作「」者亦同。又《隸辨.卷六.偏旁》云:「艸,從二屮,在上者或作、屾,亦省作,經典相承用此字,亦變作,或作。」故從「艸」之字隸或從「艹」或從「屾」,如「」與「」之類,《重訂直音篇.卷六.屾部》「蘇」字或作「」亦同。「」字既為「蘇」字之俗體,從「」之字又可書作「屾」,故「」字當可收為「蘇」字之異體無訛。

A03597
A03597-003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一表》。


=>」之異體。

A03597
A03597-015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海峽兩岸簡體字研究.國共先後所頒佈的簡體字簡化字異同對照一覽表》:「蘇」作「」。


A03597
A03597-007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畫.蘇字》引〈隋明質墓誌〉。


A03597
A03597-016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艸部》。


A03597
A03597-010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艸部.蘇字》引〈中29.251.上-7〉。

《佛教難字字典.艸部》。

《中華字海.艹部》。


A03597
A03597-012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引〈太平樂府〉。


A03597
A03597-005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二十畫.蘇字》引〈宋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左衛將軍吳元載墓誌〉。


A03597
A03597-017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二十畫.蘇字》引〈齊蘇慈造像〉。


A03597
A03597-002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艸部.蘇字》引〈中62.537.上-3〉。


注音 ㄙㄨ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蘇」之異體。「蘇」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艸部》:「桂荏也。從艸穌聲。」

」字見《敦煌俗字譜.艸部》,《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引〈白袍記〉並同,為「蘇」之俗體。按:依篆文,此字乃左魚右禾,然漢字形構或有偏旁左右改易猶為同者,如「翊」之作「翋」,「」之作「和」、「秌」之作「秋」者是,則「蘇」自亦可作「」。又按:「魚」之篆文作「」,楷變後,其下通作「」,今「」改作「」,當省筆而俗變者。雖是省筆形變,然視之猶能知其筆意,則「」為「蘇」之異體信然,故可收。

A03597
A03597-006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畫.蘇字》引〈隋范高墓誌〉。


A03597
A03597-011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引〈列女傳〉。


A03597
A03597-004
部首筆畫  - 15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艸部.蘇字》引〈魏司空王誦墓誌〉。


A03597
A03597-014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模韻.蘇字》引〈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A03597-001
部首筆畫  - 16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平聲》。


注音 ㄙㄨ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蘇」之異體。「蘇」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艸部》:「桂荏也。從艸穌聲。」

」字見《敦煌俗字譜.艸部》,《干祿字書.平聲》作「」,為「蘇」之俗體。按:「」字後世多連筆作「艹」,則「」即「」也。依篆文,此字乃左魚右禾,然漢字形構或有偏旁左右改易猶為同者,如「翊」之作「翋」、「」之作「和」、「秌」之作「秋」者是,則「蘇」亦可作「」,此字書以為俗者也,其為「蘇」之異體無疑,故可收。

A03597
A03597-008
部首筆畫  - 16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艸部.蘇字》引〈唐張公佐墓誌〉。


A03597
A03597-013
部首筆畫  - 07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引〈古今雜劇〉。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一模.頁71.左
隸辨
卷一.平聲.十一模.頁93.右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平聲.頁5.左
五經文字
艸部.頁27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九魚.山於切.頁66
平聲.十一模.孫租切.頁85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艸部.頁3.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頁195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下.頁140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沽上平聲.頁221.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7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