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體經火燒後,變為黃黑、脆硬之狀。如:「焦黑」、「焦饅頭」、「焦油條」。《說文解字.火部》:「焦,火所傷也。」《史記.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趙之務,宜若奉漏甕、沃焦釜也。」唐.杜牧〈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2. 將物體以火燒而致枯黑、脆硬。如:「燒焦」。《左傳.哀公二年》:「卜戰,龜焦。」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神奇》:「銀悉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 3. 乾燥、乾枯。漢.王粲〈大暑賦〉:「根生苑而焦炙,豈含血而能當?」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歎息。」 4. 煩惱、著急。如:「焦慮」。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三三:「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唐.杜甫〈憶昔〉詩二首之一:「至今今上猶撥亂,勞心焦思補四方。」 5. 國名。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陝縣南。 6. 姓。如漢代有焦延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