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緶衣也。从糸,疌聲。,緁或从習。(七接切)
1.縫衣邊。《說文解字.糸部》:「緁,緶衣也。」《漢書.卷四八.賈誼傳》:「白縠之表,薄紈之裡,緁以偏諸。」唐.顏師古.注:「緁,謂以偏諸緶著之也。」
2.衣邊。明.湯顯祖《紫簫記.第二五齣》:「腰錦緁,跨雕鞍。」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系部》。
《四聲篇海.糸部》。
《中華字海.糸部》。
《玉篇.糸部.緁字》。
《重訂直音篇.卷七.糸部》。
《類篇.糸部》。
《字彙.糸部》。
《中文大辭典.糸部》。
「」為「緁」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糸部》:「緁,緶衣也。從糸,疌聲。」下出「」字,云:「,緁或從習。」段注云:「習聲與緁聲相近也。」按古音「習」,定母,廿七部;「疌」,清母,廿九部。《廣韻.入聲.葉韻》:「緁,連緁。《說文》曰:緶衣也。」下出「」字,云:「《說文》同上。」《集韻.入聲.緝韻》:「緁,綆衣也。或作。」此為聲符替換之另構字,故可定「」為「緁」之異體。
《康熙字典.糸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