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蒸煮食物之瓦器,底有小孔,置於鬲上,有如今時之蒸籠。《說文解字.瓦部》:「甑,甗也。」《孟子.滕文公上》:「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八齣:「若有此變,未免漂流別境。那時呵,餐風宿水鄉,恐破甑生塵愁范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日部.補遺》。
《中華字海.日部》。
「」為「甑」之異體。甑,段注本《說文解字.瓦部》云:「甗也。從瓦曾聲。」字見《漢語大字典.日部》,云:「同甑。」引《敦煌變文集.齖書》:「轟盆打,雹釜打鐺。」為證。又《中華字海.日部》亦云:「同甑,見《敦煌俗字譜》。」按當係甑之訛字,從元,與「瓦」字形相近,瓦或作,如甑,《集韻》即書作,故甑字乃訛作,《異體字字典》可收。
《佛教難字字典.瓦部》。
《玉篇.瓦部.字》。
《彙音寶鑑.經下去聲》。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十六畫》。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四聲篇海.鬲部》。
《玉篇.鬲部.字》。
《五經文字.部》。
《字彙.鬲部》。
《中華字海.鬲部》。
「」為「甑」之異體。甑,段注本《說文解字.瓦部》云:「甗也。從瓦曾聲。」,段注本《說文解字.鬲部》云:「鬵屬,從鬲曾聲。」甑、分為二字。惟段玉裁於「」字注云:「者甑之或體耳,《爾雅音義》云:『本或作甑。』篇韻皆云甑同字,可知古本《說文》不分入鬲、瓦二部,至《集韻》乃據徐鉉之書截然為二字矣。」《字彙.鬲部》云:「、鬵屬。亦作甑。」是「」為「甑」之異體無誤,以瓦示其質料,從鬲示其類別。《異體字字典》當收。
《重訂直音篇.卷四.瓦部》。
《集韻.平聲.蒸韻》。
《彙音寶鑑.鬲部.十八畫》。
《龍龕手鑑.部》。
《集韻.去聲.證韻》。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