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烈火。《說文解字.火部》:「燬,火也。……《春秋傳》曰:『衛侯燬。』」《玉篇.火部》:「燬,烈火也。」《詩經.周南.汝墳》:「魴魚赬尾,王室如燬。」漢.毛亨.傳:「燬,火也。」《晉書.卷八六.列傳.張軌》:「今王室如燬,百姓倒懸,正是殿下銜膽茹辛厲心之日。」
2. 燃燒、焚毀。如:「銷燬」、「燒燬」。《晉書.卷六七.列傳.溫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三國演義》第二九回︰「策大怒,傳令逐出本觀道士,放火燒燬殿宇。」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紙韻》。
「」為「燬」之異體。燬,段注本《說文解字.火部》:「,火也。從火、毀聲。《春秋傳》曰:衛侯燬。」,《說文解字.火部》:「,火也。從火、尾聲。《詩》曰:王室如。」《新加九經字樣.火部》「」下云:「音毀,火也。《詩》曰:王室如。今經典相承作燬。」《集韻.上聲.紙韻》「燬」下云:「火也。或作。」《類篇.火部》「燬」下亦注云:「虎委切。火也。或作。」段玉裁云:「燬實一字。……俗乃強分為二字二音,且肊造齊人曰燬,吳人曰之語。」按:、燬音義相同,今既定「燬」為正字,故「」當為「燬」之異體字。
《龍龕手鑑.火部》。
《重訂直音篇.卷五.火部》。
《正字通.火部》。
《康熙字典.火部》。
「」為「燬」之異體。燬,段注本《說文解字.火部》:「,火也。從火、毀聲。《春秋傳》曰:衛侯燬。」《正字通.火部》「」下注云:「燬通。《集韻》燬,火烕也。又作。舊註音毀,烈火,分二字,非。」《中文大辭典.火部》「」下云:「火也。烈火也。與、燬、同。」《漢語大字典.火部》「」下云:「同燬。」按:字從火、鬼聲,音義與「燬」同,為後起形聲字。今既定「燬」為正字,故「」當為「燬」之異體字。
《玉篇.火部.字》。
《清.查繼佐.罪惟錄.卷一.太祖高皇帝》。
《類篇.火部》。
「」為「燬」之異體。「燬」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火部》:「火也。從火毀聲。《春秋傳》曰:『衛侯燬。』」
「」字見《五經文字.火部》,僅曰:「音毀。」而《類篇.火部》則以為「」、「」、「」同字。
按:「燬」從火毀聲,「毀」字下從土,而傳寫之際,或因省筆而誤作「工」,是以「燬」或作「」也,其為異體信然,故可收。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