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742A00742A00742A00742A00742A00742A00742A00742A00742A00742A00742
A00742A00742A00742A00742A00742A00742A00742A00742A00742
字號A00742正字 - 03 - 06 
說文釋形大徐本:,元气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列也。从土,也聲。,籀文地,从。(徒內切)
段注本:,元气初分,輕清昜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敶列也。从土,也聲。,籀文地,从、土,彖聲。(徒內切)
注音(一)ㄉㄧˋ (二).ㄉㄜ
漢語拼音(一)dì (二)de
釋義

()ˋ

1. 人類萬物棲息生長之場所。說文解字.土部:「地,萬物所陳列也。」易經.繫辭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2. 陸地、地面,大地之表層。如:「高地」、「窪地」、「山地」、「地下水」。莊子.天下:「火不熱,山出口,輪不地。」唐.李白〈靜夜思〉詩:「床前明月光地上霜。」

3.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盡其利」。管子.權修:「地之生財有時,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無窮。」史記.卷三○.平:「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君。」

4. 領土,屬地。周禮.地官.大司徒:「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淮南子.兵略:「夫為地戰者,不能成其王;為身戰者不能立其功。」

5. 處所、地點。如:「發祥地」、「目的地」、「根據地」、「所在地」。漢.王充論衡.言毒:「太陽之地,人民促急。」唐.李白〈關山月〉詩:「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6. 區域。如:「外地」、「腹地」、「殖民地」、「臺灣各地」。《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又有一家,是徽州人,姓方,在五河開典當行鹽,冒了籍,要同本地人作姻親。」

7. 地位、位置。如:「留餘地」、「易地而處」。孟子.離:「禹、、顏子,易地則皆然。」晉書.卷八四.列傳.王恭:「自負才地高華,恆有宰輔之望。」

8. 地步。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通和者,所以成上下之苟安,而為妄庸兩售之地。」

9. 指所達到之境界。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乃力學三十年,今乃能造此地。」

10.  心意、活動之領域。宋.洪邁堅丁志.卷一二.薛士隆:「士隆學無所不通,見地尤高明淵,剛正而有識。」宋史.卷四三八.儒林列傳八.何基:「告以必有真實心地、刻苦工夫而後可,基悚惕受命。」

11.  質地、底子。三國志.卷三○.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東夷:「今以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十張、絳五十匹,青五十匹,答汝所獻貢直。」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底勢譬五色之錦,各以本采為地矣。」

12.  路程、面積。如:「這裡距離省城約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詩:「長門步地,不肯暫迴車。」五代十國南唐.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詞:「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13.  分別、區別。韓非子.難三:「齊國方三千里,而公以其半自養,是於桀紂也,然而能為五霸冠者,知儉之地也。」韓非子.八經:「故明主審公私之分,審利害之地。」

14.  門第,通「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已覓得婚處,門地粗可。」新唐書.卷一五○.列傳.李揆》:「初,苗晉卿數薦元載,揆輕載地寒。」

()ㄉㄜ

當助詞:

(1) 置於「立」、「坐」、「臥」等動詞之後,表動態。相當於「著」。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也不知他仔細,只見他在那住地,依舊掛牌做生活。」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山門下立地,看有甚麼人來?」

(2) 用在形容詞後,為結構助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之「的」。宋.張先八寶裝.錦屏羅幌初睡詞:「此時無限傷春意。憑誰訴,厭厭地。」

(3) 用於副詞後,為結構助詞,所構成之短語,多半作狀語用。如:「忽地」、「驀地」、「漸漸地」、「好好地玩」。唐.李白〈越女詞〉五首之四:「相看月未,白地斷肝腸。」《董西廂》:「臉兒稔色百媚生,出得門來慢慢地行。」

A00742
A00742-006
部首筆畫  - 13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人部》。

《中文大辭典.土部》。


A00742
A00742-016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至韻.字》引〈孔龢碑〉。


A00742
A00742-012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至韻.字》引〈曹全碑〉。


A00742-00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土部》。


注音 ㄉㄧ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地」之異體。《說文解字.土部》:「、元气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列也。從土、也聲。徒四切。,籀文地,從A04401-003、土、彖聲。」《廣韻.去聲.至韻》:「地,亦從水土者為地。徒四切。」《集韻.去聲.至韻》:「地,籀作,或作,唐武后作。」《類篇.土部》說同。《四聲篇海.土部》:「,古文地字。」《正字通.土部》:「,同地。篆作,見《同文舉要》。按之省。」《字彙補.土部》:「,《集韻》與地同。」

按「地」字唐武后作「」,易形聲為會意。據《正字通》所云,則「」又「」之省。故「」可為「地」之異體。

A00742
A00742-020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朝別字記新編.嵩陽寺碑》。


A00742
A00742-030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為「地」之後起會意字,而「」、「」之別唯部件位置耳。


注音 ㄉㄧ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陳逸玫
內容

」為「地」之異體。「」見於《四聲篇海.水部》:「音地。」僅言其音,未明其義。然見《字彙》等文獻收有「」云:「同地」。

考「」字為「地」之後起會意字,而「」、「」之別唯部件位置耳。蓋中國字本多由數個部件組成,組成部件的位置又常可互易,如「桃」作「」、「鄰」作「」,故「」當由「」而來,亦可收為「地」之異體。

A00742-026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土部》。

《字彙補.土部》。

《漢語大字典.土部》。


=>」之異體。
=>」之異體。

A00742-002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土部.字》。


注音 ㄉㄧ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地」之異體。《說文解字.土部》:「,元气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列也。從土、也聲。徒四切。,籀文地從A04401-003、土、彖聲。」《玉篇.土部.字》:「,迪利切,古地字。」《集韻.去聲.至韻》:「地,唐武后作。」《類篇.土部》說同。《四聲篇海.土部》:「,迪利切,古地字。」《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地。以上〈周禮〉。」《字彙.土部》:「,同地。」《正字通.土部》:「,同地。」

按「地」字本屬形聲字,唐武后改作「」,易形聲為會意,蓋地為萬物所陳列,則必當有山有水有土也。然則「」可為「地」之異體矣。

A00742
A00742-022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土部》。


A00742
A00742-007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土部》。

《字彙補.土部》。

《中文大辭典.土部》。


A00742
A00742-008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土部》。

《中文大辭典.土部》。


A00742
A00742-029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為「地」之後起新會意字。


注音 ㄉㄧ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陳逸玫
內容

」為「地」之異體。「」見於《四聲篇海.水部》:「音地。」僅言其音,未明其義。然見《字彙》等文獻收有「」云「同地」,又《金石文字辨異》「」字按語:「地作乃武后新字。」

考「」字當以「地」為「萬物所陳列也」,故有山、有水,「」當即「地」之後起會意字。而「」乃「山、水」二部件位置互易,又以同義類之「地」代「土」字,則「」亦為「地」之後起新會意字,當可收為「地」之異體。

A00742
A00742-003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土部.地字》。


=>」之異體。

注音 (二)ㄉㄧˋ (一)ㄉㄧˋ
漢語拼音 (二)dì (一)dì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

」為「地」之異體。《說文解字.土部》:「,元气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列也。從土、也聲。徒四切。,籀文地從A04401-003、土、彖聲。」《玉篇.土部.地字》:「地,,籀文。」《字彙.土部》:「,古地字。」

按據《說文》「」為「地」之籀文,故「」可為「地」之異體。

()

=>」之異體。

A00742
A00742-013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至韻.地字》引〈魏橫海將軍呂君碑〉。


A00742
A00742-028-1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土部》。


#「C01843」另兼正字。

A00742
A00742-017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地字》引〈漢繁陽令楊君碑〉。


A00742
A00742-023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去聲.至韻》。

《中華字海.土部》。


A00742
A00742-009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中文大辭典.土部》。


A00742-010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山部》。

《字彙補.山部》。

《中文大辭典.山部》。


A00742
A00742-004
部首筆畫  - 23 - 26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水部》。


注音 ㄉㄧ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地」之異體。《說文解字.土部》:「,元气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列也。從土、也聲。徒四切。,籀文地從。」《字彙補.水部》:「,與地同。出〈道藏〉。」

按「地」之作「」,即依《說文》所云,氣之重濁陰者為地而構字,故「」可為「地」之異體,惟亦僅見於《道藏》耳。

A00742
A00742-019
部首筆畫  - 03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地字》引〈魏穆墓誌〉。


A00742
A00742-028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土部》。


=>」之異體。
=>」之異體。

A00742
A00742-005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地字》引〈漢無極山碑〉。


注音 ㄉㄧ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地」之異體。《說文解字.土部》:「,元气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列也。從土、也聲。徒四切。,籀文地,從A04401-003、土、彖聲。」《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地字》:「〈漢無極山碑》:『與俱生』。《隸釋》云:『,即地。按《說文》地,籀文作,碑省從豕。」又引〈漢費汛碑〉、〈魏橫海將軍君碑〉均作。《碑別字新編.六畫》亦引〈漢無極山碑〉作「」。《字彙補.土部》:「,古地字,見〈韻會小補〉。」《康熙字典.阜部》:「,〈韻會〉古文地字。」

按「地」之籀文作「」,「」乃「」之省,故「」可為「地」之異體。

A00742
A00742-011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土部》。


A00742-031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土部》。

段注本《說文.土部》。

#「」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去聲.六至.頁355.左
隸辨
卷四.去聲.六至.頁498.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六至.徒二切.頁476
去聲.十二霽.大計切.頁505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七.略記字始.頁570(武后製字)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五.土部.頁7.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古文字略.頁303.右
卷二.古文字略.頁311.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嘉下去聲.頁98.右
卷一.嘉下去聲.頁99.左
卷一.嘉下去聲.頁99.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六至.頁211.右
卷四.去聲.六至.頁212.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7: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