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204A02204A02204A02204A02204A02204A02204A02204A02204A02204A02204A02204A02204
A02204A02204
字號A02204正字 - 07 - 10 
說文釋形
「浸」《說文》作「」。
大徐本:,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从水,聲。,籀文字。(子鴆切)
段注本:(浸)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从水,聲。,籀文字。(子鴆切)
注音(一)ㄐㄧㄣˋ (二)(又音)ㄐㄧㄣ
漢語拼音(一)jìn (二)(又音)jīn
釋義

()ㄐㄧㄣˋ

1. 河川名。今河北省西南部之洺河,源出武安縣西北。《說文解字.水部》:「(浸)(浸)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清.段玉裁.注:「隸作浸。」

2. 湖、澤之稱。《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三江,其浸五湖。」漢.鄭玄.注:「浸,可以為陂灌溉者。」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四.祥異.蟾蜍》:「嘉慶巳卯八月,河決,開封蘭陽一帶,皆成巨浸。」

3. 漬、泡於液體之中。如:「浸泡」、「浸漬」。《詩經.曹風.下泉》:「洌彼下泉,浸彼苞稂。」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七夕》:「又以菉豆、小豆、小麥於磁器內以水浸之,生芽數寸,以紅藍綵縷束之,謂之種生。」

4. 滋潤。《詩經.小雅.白華》:「滮池北流,浸彼稻田。」漢.張衡〈東京賦〉:「澤浸昆蟲,威震八宇。」

5. 滲透。《淮南子.原道》:「上漏下濕,潤浸北房。」唐.楊炯〈送豐城王少府〉詩:「離亭隱喬樹,溝水浸平沙。」

6. 漸漸、逐漸。如:「浸漸」。《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列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自此浸以疏慢矣。」《金史.卷八三.列傳.張浩》:「其後奢用浸廣,蓋汝霖有以導之云。」

()ㄐㄧㄣ,ㄐㄧㄣˋ之又音。

A02204-004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部》。


#「」另兼正字。

注音 (1)ㄐㄧㄣ (2)ㄐㄧㄣˋ #ㄐㄧㄣˋ
漢語拼音 (1)jīn (2)jìn #jìn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寖」為「浸」之異體。《重訂直音篇.宀部》:「寖,浸同。」《字彙.宀部》:「寖,與浸同。《漢書》:『寖明寖昌。』」《正字通.水部》:「浸,同,省。亦作寖。」按:《說文解字.水部》篆文「」,隸定作「」,省作「寖」、「浸」。故「寖」可收為「浸」之異體。

#「」另兼正字。

A02204
A02204-007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沁韻.字》引〈華山廟碑〉。


=>」之異體。

注音 (1)ㄐㄧㄣ (2)ㄐㄧㄣˋ
漢語拼音 (1)jīn (2)jìn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浸」之異體。浸,《說文解字.水部》:「,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從水、聲。」《漢隸字源.去聲.沁韻。字》引〈華山廟碑〉「浸」作「」。《隸辨.平聲.侵韻》《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沁韻》皆引上碑以為「浸」字。《康熙字典.備考.水部》「」下云:「《字彙補》同浸。」《中文大辭典.水部》「」下云:「與浸同。《字彙補》,同浸。」按「浸」之篆文楷化形作「」,「」蓋此形之省,音義與「浸」同,故當為「浸」之異體字。


=>」之異體。
A02204
A02204-005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沁韻.浸字》引〈孟郁脩堯廟碑〉。

《龍龕手鑑.水部》。

《六書正.去聲.沁韻》。


A02204
A02204-006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水部》。


注音 (1)ㄐㄧㄣ (2)ㄐㄧㄣˋ
漢語拼音 (1)jīn (2)jìn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A02204-006」為「浸」之異體。浸,《說文解字.水部》:「,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從水、聲。」《康熙字典.水部》收「A02204-006」字,注云:「與浸同。《史記.王子侯年表》有扶A02204-006侯。」《異體字手冊.十畫》收「A02204-006」,以為「浸」之或體。《中文大辭典.水部》「A02204-006」下云:「與浸同。《康熙字典》A02204-006,與浸同。」按:「浸」之篆文楷化形作「」,或省作「」,「A02204-006」當為其再省之形,音義既與「浸」同,故當為「浸」之異體字。

A02204
A02204-008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水部.浸字》引〈隋豆盧寔墓誌〉。

《中華字海.氵部》。


A02204
A02204-013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沁韻.浸字》引〈唐顏魯公殘碑〉。

《精嚴新集大藏音.水部》。

《字彙.水部》。


A02204
A02204-012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水部.字》。


=>」之異體。

注音 (一)(1)ㄐㄧㄣ (2)ㄐㄧㄣˋ (二)ㄐㄧㄣˋ
漢語拼音 (一)(1)jīn (2)jìn (二)jìn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

」為「浸」之異體。浸,《說文解字.水部》:「,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從水、聲。」《玉篇.水部.字》收「」字,注云:「子賃切。水出武安縣東,又漬。」下收「浸」,以為同「」。《經典文字辨證書.水部》收「」,以「浸」為其省體。《中文大辭典.水部》「」下云:「與浸同。《字彙補》,同浸。」按:「浸」之篆文楷化形作「」,「」當為「」形之省,今定「浸」為正字,故「」當為「浸」之異體字。

()

=>」之異體。

A02204
A02204-002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注音 (1)ㄐㄧㄣ (2)ㄐㄧㄣˋ
漢語拼音 (1)jīn (2)jìn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浸」之異體。《龍龕手鑑.水部》:「浸,今;,古。七林反。淫,久雨貌也;又子禁反,漬也;又氣清也。」《重訂直音篇.水部》:「浸,子鴆切,浸漬。,同上。」《正字通.水部》「」下注云:「浸與,音義互通。」《字彙補.水部》:「,與浸同,益也。〈劉向傳〉:『災星甚。』」按:「」即「浸」之古字,可收為異體。

A02204
A02204-009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水部.浸字》引〈唐樂達墓誌〉。

《中華字海.氵部》。


A02204
A02204-014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備考.水部》。


注音 (1)ㄐㄧㄣ (2)ㄐㄧㄣˋ
漢語拼音 (1)jīn (2)jìn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浸」之異體。浸,《說文解字.水部》:「,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從水、聲。」《康熙字典.備考.水部》收「」字,注云:「《字彙補》同浸。」《中文大辭典.水部》「」下云:「與浸同。《字彙補》、同浸。」《中華字海.部》「」下云:「同浸。見《字彙補》。」按:「浸」之篆文楷化形作「」,「」蓋此形之省,音義與「浸」同,故當為「浸」之異體字。

A02204
A02204-010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畫.浸字》引〈隋王弘墓誌〉。

《中華字海.氵部》。


A02204
A02204-015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寑韻》。


A02204
A02204-011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寑韻》。

《康熙字典.水部》。


A02204
A02204-003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去聲.沁韻》。


注音 (1)ㄐㄧㄣ (2)ㄐㄧㄣˋ
漢語拼音 (1)jīn (2)jìn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浸」之異體。《廣韻.去聲.沁韻》:「浸,漬也,漸也,子鴆切。,上同,出《說文》。」《集韻.平聲.侵韻》:浸,千尋切,浸淫,漸潰。或作。(按:《集韻》作「潰」誤,《類篇》作「漬」是也。)《六書正.去聲.沁韻》:「,子鴆切,漬也,澤之總名也,從水,聲。又水名,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俗作浸。」《正字通.水部》:「,省作浸,與同。」按:《說文解字.水部》「」字,隸定作「」,省作「浸」。故「」可收為「浸」之異體。

A02204
A02204-016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穴部》。

《汲古閣本.明.陶宗儀.輟耕錄.卷四.發宋陵寢》。


A02204
A02204-001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去聲.沁韻》。


注音 (1)ㄐㄧㄣ (2)ㄐㄧㄣˋ
漢語拼音 (1)jīn (2)jìn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浸」之異體。浸,《說文解字.水部》篆作「」,云:「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從水,聲。,籀文A01048-008字。」段玉裁注:「作浸。」《廣韻.去聲.沁韻》:「浸,漬也,漸也,子鴆切。,上同,出《說文》。,上同,出《字林》。」《字彙補.穴部》:「,古侵字。漸也。」《康熙字典.水部》:「浸,古文。」《彙音寶鑑.金上去聲》:「,同浸字。」按:「」即古「侵」字,文獻有徵,可收為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古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去聲.五十二沁.頁458.右
隸辨
卷四.去聲.五十二沁.頁629.右
卷二.平聲.二十一侵.頁302.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二十一侵.千尋切.頁274
平聲.二十一侵.千尋切.頁274
去聲.五十二沁.子鴆切.頁621
去聲.五十二沁.子鴆切.頁621
上聲.四十七寑.子朕切.頁441
上聲.四十七寑.子朕切.頁441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去聲.二十七沁韻.頁156.右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水部.頁11.左
彙音寶鑑
卷一.金上去聲.頁57.左
卷一.金上去聲.頁57.左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7: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