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惜、儉省。如:「吝嗇」、「慳嗇」。《說文解字.嗇部》「(嗇),愛澀也。」《呂氏春秋.先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嗇其大寶。」漢.高誘.注:「嗇,愛也。」《管子.五輔》:「纖嗇省用,以備飢饉。」
2. 耕作之事。通「穡」。《漢書.卷一○.成帝紀》:「服田力嗇,乃亦有秋。」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雜部》。
《重訂直音篇.卷四.來部》。
《集韻.入聲.職韻》。
《類篇.部》。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職韻.嗇字》引〈漢張遷碑〉。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嗇字》引〈漢張遷碑〉。
《漢隸字源.入聲.職韻.嗇字》引〈竹邑侯相張君碑〉。
《漢隸字源.入聲.職韻.嗇字》引〈中部碑〉。
《隸辨.卷六.偏旁.字》。
「」為「嗇」之異體。「嗇」,《說文解字.嗇部》篆體作「」,隸變為「」,隸定為「嗇」。《隸辨.卷六.偏旁》云:「:,《說文》作,從來從,隸變如上;亦作、;省作、;亦作、。」《龍龕手鑑.雜部》以「」為「嗇」之俗字,故「」為「嗇」之異體字無疑。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二表》。
《經典文字辨證書.部》。
《偏類碑別字.口部.嗇字》引〈唐台州剌史陳皆墓誌〉。
原異體字表所收字形作:「」。
《字彙補.口部》。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譌》。
《中文大辭典.口部》。
《中華字海.口部》。
《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七.正法華經》。
《正字通.口部》。
「」為「嗇」之異體。「嗇」,《說文解字.嗇部》云:「,愛濇也,從來從。而藏之,故田夫謂之夫」。隸變作「」,隸定作「嗇」。《正字通.口部》曰:「:嗇本字。《說文》:『濇也。』舊本闕。」《康熙字典.口部》云:「:《說文》嗇本字。」然後世既以「嗇」為正字,「」反用為「嗇」之異體字矣。
《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簡畫者》。
《佛教難字字典.口部》。
《四聲篇海.來部》。
《漢隸字源.入聲.職韻.嗇字》引〈成陽靈臺碑〉。
《漢簡文字類編.口部》。
《漢隸字源.入聲.職韻.嗇字》引〈新莽候鉦〉。
《康熙字典.備考.广部》。
《中文大辭典.广部》。
《四聲篇海.广部》。
「」為「嗇」之異體。「嗇」,《說文解字.嗇部》篆體作「」,隸變為「」,隸定為「嗇」。《集韻.入聲.職韻》云:「、、、嗇、:《說文》:『愛濇也,從來從,來者而藏之,故田夫謂之夫。』古作、,隸省,亦作。」《康熙字典.田部》亦收「」字,故「」可收為「嗇」之異體字。
《正字通.田部》。
「」為「嗇」之異體。「嗇」,《說文解字.嗇部》篆體作「」,別出古文作「」。小篆隸變為「」,隸定為「嗇」;古文隸變為「」。《字彙.田部》曰:「:古文穡字。」《正字通.田部》云:「:舊註古文穡字。按《說文》:『,愛濇也。』;『,穀可收。』無古文。《集韻》:『,古作、。』通作穡。今誤以為古字,非;《集韻》改從回為從田,亦非。」《康熙字典.口部》「嗇」下亦列有「」為古文,故「」為「嗇」之異體字無疑。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康熙字典.田部》。
《中文大辭典.田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