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583A00583A00583A00583A00583A00583A00583A00583A00583A00583A00583A00583A00583
A00583A00583A00583A00583
字號A00583正字 - 07 - 10 
說文釋形大徐本:,大言也。从口,庚聲。,古文唐,从口、易。(徒郎切)
段注本:,大言也。从口,庚聲。,古文唐,从口、昜。(徒郎切)
注音ㄊㄤˊ
漢語拼音táng
釋義

1.  誇大的言詞。後多用於形容誇大不實。《說文解字.口部》:「唐,大言也。」唐.韓愈〈桃源圖〉詩:「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

2.  廣大。.枚乘〈七發:「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3.  虛、空。如:「功不唐捐」。《莊子田子方》:「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也。」

4.  庭中道路。詩經.陳風.防有鵲巢:「中唐有甓。」漢.毛亨.傳:「唐,堂塗也。.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豐朱草於中唐。」

5.  隄防通「塘」。《淮南子.人間》:「唐有萬穴,塞其一,魚何遽無由出。」《樓夢》第一七、一八回:「況賈政世代詩書,來往諸客屏侍座陪著,悉皆才技之流,豈無一名手題撰,竟用小兒一戲之辭苟且唐塞。」

6.  觸犯、冒。通「搪」。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又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宮掖。」清.洪昇長生殿第四齣:「這等說,倒是寡人唐突了。」

7.  朝代名:

(1)   帝堯國號。《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于麟止,自黃帝始。」晉左思魏都賦:「鑒茅茨於陶唐,察卑宮於夏禹。」

(2)   唐朝(西元618906)。李淵代隋,國號唐,二十帝,二百八十九年,建都長安,與漢朝並稱為歷代最富強盛世。當時文化優越,版圖遼闊,聲威遠播,對鄰近諸國有深遠影響。

(3)   後唐(西元923936)。五代諸朝之一。李存勗滅後梁所建,建都洛陽。廢帝時,為後晉石敬瑭所滅。歷三姓、四帝、十四年。為與李淵所建之唐朝有所區別,史稱後唐。

(4)   南唐(西元937975)。五代諸朝之一。始祖徐知誥,受吳禪,稱帝於金陵,國號唐,史稱南唐。國力在十國中最為強大。傳至其孫李煜,為宋所滅。

8.  中國的別稱。如:「唐裝」、「唐」。《宋史.卷四八七.外國傳三.高麗傳》:「左曰唐樂,中國之音也;右曰鄉樂,其故習也。」《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逛過唐人街,隨便吃了一頓飯。」

9.  姓。如明代有唐順之。

A00583
A00583-027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口部》。


A00583
A00583-028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口部》。


A00583
A00583-013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唐字》引〈唐段沙彌造象記〉。


A00583
A00583-026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雜部》。

《四聲篇海.口部》。

《中華字海.口部》。


A00583
A00583-015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唐字》引〈唐周公祠碑〉。


A00583
A00583-006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平聲.唐韻》。

《正字通.口部》。


A00583
A00583-016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唐字》引〈偽周離狐縣丞高像護墓誌〉。


A00583
A00583-008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唐韻.唐字》引〈孔廟置卒史碑〉。

《六書正.平聲.陽唐韻》。


A00583
A00583-020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口部》。


A00583
A00583-030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畫.唐字》引〈唐處士井裒墓誌〉。


A00583
A00583-031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畫.唐字》引〈唐王進墓誌〉。


A00583
A00583-029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畫.唐字》引〈唐羅君預墓誌〉。


A00583-002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口部》。


注音 ㄊㄤˊ
漢語拼音 tá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唐」之異體。

段注本《說文.口部》唐,大言也,從口庚聲。,古文唐。從口昜。亦形聲。

以《說文》古文唐,從口昜,楷體作「」,後代字書皆收此古文「」同「唐」。一說庚、昜聲近,例得相通。古文「」為「唐」之異體。

A00583
A00583-018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畫.唐字》引〈大代華嶽廟碑〉。


A00583
A00583-003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唐韻》。


注音 ㄊㄤˊ
漢語拼音 tá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唐」之異體。

集韻.平聲.唐韻》、《類篇.口部》均以唐,古作《康熙字典.口部》亦引《集韻》唐,古作

唐之音義:大言也,從口庚聲。古文從口昜,字作,又轉作,皆一字之變體,而於音義皆同也。故據文獻,以「」為「唐」之異體。

A00583
A00583-001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日部》。


注音 ㄊㄤˊ
漢語拼音 tá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唐」之異體。

集韻.平聲.唐韻》、《廣韻.平聲.唐韻》「唐」,古文作「」,從昜矢。此變作從昜失,見《字彙補.日部,與、唐同。見〈扶風縣.夫子廟碑〉。今《中文大辭典.日部》、《漢語大字典.日部》皆收「」同、唐。據此,故以「」為「唐」之異體。

A00583
A00583-022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矢部》。


A00583
A00583-004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平聲.唐韻》。


注音 ㄊㄤˊ
漢語拼音 tá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唐」之異體。

廣韻.平聲.唐韻》、《集韻.平聲.唐韻》皆以「」為「唐」之古文。《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亦收「唐」之古文「」。《重訂直音篇.卷五.矢部,古文唐字。

《古文四聲韻.平聲.唐韻》唐,收〈碧落文〉古文字形「」,則此古文「」字,當從古文字形楷化而來。今以為「唐」之異體。

A00583-005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邑部》。


注音 ㄊㄤˊ
漢語拼音 tá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唐」之異體。

玉篇.邑部徒郎切。國名。《正字通.口部》「唐」,台郎切。音唐。國名,本帝堯舊都,周成王以封弟叔虞為唐侯。「」,台郎切。音唐。國名,本作唐。

以唐為國名,或都邑名,乃加邑旁,作「」,本「唐」也。故以「」為「唐」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一唐.頁172.右
平聲.十一唐.頁172.右
隸辨
卷二.平聲.十一唐.頁238.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一唐.徒郎切.頁219
平聲.十一唐.徒郎切.頁219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十一唐.頁34.右
六書正譌
平聲.七陽唐韻.頁52.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口部.頁6.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公下平聲.頁141.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十四唐.頁110.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9 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