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855A01855A01855A01855A01855A01855A01855A01855A01855A01855
字號A01855正字 - 01 - 05 
說文釋形

大徐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徐鍇曰:「一,記其處也。本、末、朱皆同義。」,古文。(布忖切)
段注本:,木下曰本。從木,從丅。,古文。(布忖切)

注音ㄅㄣˇ
漢語拼音běn
釋義

1.草木之下部,接近地表部分,或包括地表下之根。《說文解字.木部》:「本,木下曰本。」《詩經.大雅.蕩》:「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

2.草木之莖幹。《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

3.草木之根,長在地表下的部分。《荀子.致士》:「樹落則糞本,弟子通利則思師。」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4.事物之基礎。如:「本末倒置」。《書經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三國魏.何晏.集解:「本,基也。基立而後可大成。」

5.指祖先。《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漢.毛亨.傳:「本,本宗也。」

6.事物之根源。《國語周語下》:「立於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三國演義》第二回:「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本。」

7.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晉.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8.天生的,原來就具有的。如:「本能」、「本性」、「本質」。《孟子.告子下》:「此之謂失其本心。」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雖逾本色,不能復化。」

9.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莊子.秋水》:「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10.指耕稼農桑之事。《荀子天論》:「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唐.楊倞.注:「本謂農桑。」《周書.卷三七.列傳.郭彥》:「彥勸以耕稼,禁共遊獵,民皆務本,家有餘糧。亡命之徒,咸從賦役。」

11.母金、資金。如:「成本」「將本圖利」。唐.元稹〈相和歌辭.估客樂〉詩:「子本頻蕃息,貨賂日兼併。」《歧路燈》第三四回:「那銀子得成他的麼?只怕一本萬利,加息還咱哩。」

12.主要、中心。如:「本體」、「本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然繁辭雖積,而體易總,述道言治,枝條五經。」《紅樓夢》第一回:「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

13.稱自己或己方。如:「本庭」、「本籍」。《淮南子.氾論》:「立之於本朝之上,倚之於三公之位。」《紅樓夢》第二回:「該部文書一到,本府官員無不喜悅。

14.目前、現在。如:「本月」、「本年度」。《福惠全書卷二五教養部講學》:「日早間,司會者將報名冊上。」《紅樓夢》第七一回:「寧府中本日只有北靜王、南安郡王、永昌駙馬、樂善郡王並幾個世交公侯應襲。

15.書籍、字畫、碑帖等。如:「版本」、「拓本」。《紅樓夢》第一二○回:「那空空道人聽了,仰天大笑,擲下抄本,飄然而去。」《老殘遊記》第三回:「這是部宋版張君房刻的莊子,從那裡得來的?」

16.古代奏達皇帝之文書。如:「奏本」、「修本」。唐.韓愈〈劉公墓志銘〉:「環封奏其本,德宗稱焉。」《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其餘苗子都殺了,具了本奏進京去。」

17.量詞:

(1)  計算書籍、簿冊之單位。如:「三本帳簿」。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齣:「且問後房子弟,今日敷演誰家故事?那本傳奇?」《紅樓夢》第四五回:「知寶釵不能來,便在燈下隨便拿了一本書,卻是《樂府雜稿》,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

(2)  計算戲曲分段之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

18.演出之底稿。如:「腳本」、「劇本」。《紅樓夢》第二三回:「想畢,便走去到書坊內,把那古今小說並那飛燕、合德、武則天、楊貴妃的外傳與那傳奇腳本買了許多來。」

19.姓。如明代有本高。

A01855
A01855-009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混韻.本字》引〈都鄉正衛彈碑〉。

⇒「平」之異體。-->
=>」之異體。
=>」之異體。

A01855
A01855-007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混韻.本字》引〈巴郡太守張納功德敘〉。


=>」之異體。

A01855
A01855-008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混韻.本字》引〈酸棗令劉熊碑〉。


=>」之異體。

A01855
A01855-003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A01855-002
部首筆畫  - 02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上聲.混韻》。


#「」另兼正字。

注音 ㄅㄣˇ #ㄊㄠ
漢語拼音 běn #tāo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本」之異體。本,《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按俗寫凡「本」形多作「」,如笨作之類。「」從大從十,見於《說文解字.大部》:「,進趣也,從大從十,大十,猶兼十人也。」俗寫多誤混之,以「」為「本」,見於〈漢白石神君碑〉,亦見於《敦煌俗字譜.木部》、《龍龕手鏡.木部》、《五經文字.木部》。《廣韻.上聲.混韻》「本」下云:「俗作」。《字辨.體辨三》亦云:「,音叨,俗訛本。」其俗訛由來已久,今乃存錄之。


#「」另兼正字。
A01855
A01855-012-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雅疏證.卷十上.釋木》。


=>」之異體。

A01855
A01855-010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部》。


A01855
A01855-004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部》。

《漢語大字典.部》。


A01855
A01855-005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混韻》。

《中文大辭典.部》。


A01855
A01855-011
部首筆畫  - 02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木部.本字》引〈唐大智禪師碑〉。

《龍龕手鑑.木部》。

《重訂直音篇.卷四.木部》。


A01855-001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木部》。


注音 ㄅㄣˇ
漢語拼音 bě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本」之異體。本,《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古文。」依金文周〈本鼎〉作「」,其黑點與古文之「」,乃記其處也。《類篇.木部》作「」,其後續見於《字彙.口部》、《正字通.木部》,及近世字辭典,乃據之收錄。

A01855
A01855-006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木部.本字》。

《康熙字典.木部》。

《中文大辭典.木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三.上聲.二十一混.頁397.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上聲.頁10.左
五經文字
木部.頁2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卷中.頁11.左
辯證.頁45.左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二十一混.補衮切.頁365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六豪.頁31.左
卷三.上聲.二十一混.頁53.左
俗書刊誤
卷二.上聲.八軫.頁550.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兩字辨似.頁39.右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下.頁185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君上上聲.頁6.右
卷六.居上上聲.頁506.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13: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