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526A00526A00526A00526A00526A00526A00526A00526A00526A00526A00526A00526A00526
字號A00526正字 - 04 - 07 
說文釋形大徐本:,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未命名.png,古文,象君坐形。(舉云切)
段注本:,尊也。从尹、口。口以發號。,古文,象君坐形。(舉云切)
注音ㄐㄩㄣ
漢語拼音jūn
釋義

1.  古代一國之主。如:「君王」、「國君」。《說文解字.口部》:「君,尊也。」《書經.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左傳.成公二年》:「人不難以死免其君。」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以治之。」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國魏.王弼.注:「君,萬物之主也。」《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3.  封號。如戰國時代的齊國孟嘗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景帝崩,太子襲號為皇帝,尊皇太后母臧兒為平原君。」

4.  稱謂:

(1)   尊稱父祖輩。如:「家君」、「嚴君」。漢.孔安國〈書經序〉:「先君孔子生於週末。」

(2)   妻妾稱己之丈夫。《禮記.內則》:「君已食,徹焉。」漢.鄭玄.注:「凡妾稱夫曰君。」《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郎君將此兒歸閩中,又在何處另結良緣?不知且從黃易兩家之言,成了親事。」

(3)   對對方或他人的尊稱。如:「諸君」、「胡君」。《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列傳》:「君勿言,吾私之。」《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列傳》:「嘗欲訓《左氏春秋》,及見賈逵、鄭眾注,乃曰:『賈精而不博,鄭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4)   對他人母親或妻子的尊稱。《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復賜酒一石,肉百斤,歸遺細君。」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咱是得個太君的言語,怎生是來耍你?」

5.  統治。《韓非子.五蠹》:「魯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國,境內之民,莫敢不臣。」《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

6.  姓。如明代有君助。

A00526
A00526-007
部首筆畫 丿 - 04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七畫.君字》引〈漢安徽毫縣墓磚〉。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古今雜劇〉。

《中華字海.乙部》。


A00526
A00526-005
部首筆畫 丿 - 06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簡文字類編.口部》。


A00526
A00526-009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七畫.君字》引〈明七姬墓誌〉。

《中華字海.又部》。


=>」之異體。

A00526
A00526-001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文韻》。

《類篇.口部》。


注音 ㄐㄩㄣ
漢語拼音 jūn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君」之異體。「君」,《說文解字.口部》云:「,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隸變作「君」。《龍龕手鏡.雜部》曰:「,音君。」《集韻.平聲.文韻》云:「君、:拘云切。《說文》:「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一曰:群也,下之所歸也。古作,唐武后作。」《類篇.口部》「君」下亦收「」之異體。謹按:「君」,《金文編.卷二》引〈智君子鑑〉作「」;《古文四聲韻.平聲.文韻》引〈古尚書〉作「」,「」當為「」、「」之隸變,故「」可收為「君」之異體字。

A00526
A00526-002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口部》。

《字彙補.口部》。


注音 ㄐㄩㄣ
漢語拼音 jūn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君」之異體。「君」,《說文解字.口部》云:「,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舉云切。古文象君坐形。」篆文隸變為「君」。《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以為君之古文。《字彙補.口部》曰:「,《說文》古文君字。」謹按:《說文》古文「君」作「」,本從「」,隸變之後,以筆勢之小異訛為「艸」,於是乎作「」,故「」可收為「君」之異體字。

A00526
A00526-003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口部》。

《康熙字典.口部》。


注音 ㄐㄩㄣ
漢語拼音 jūn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君」之異體。「君」,《說文解字.口部》云:「,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隸變作「君」。《字彙補.口部》曰:「,武后所製君字。《集韻》作。」謹按:《新唐書.卷七六.武后傳》云武后:「作曌、十有二文。」宋、王觀國《學林.卷一○.孫休四子名》條下曰:「武氏自制十有二字,曰曌照、天、地、日、月、星、君、臣、載、初、年、正。」字形與《新唐書》小異。《集韻.平聲.文韻》「君」下收「」字,云:「唐武后作。」可知《字彙補》之「」乃「」、「」之訛。然《康熙字典.口部》因《字彙補》之說收「」字,《中文大辭典.口部》亦然,遂不得不視「」為「君」之異體字矣。

A00526
A00526-015-3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平聲.文韻》。


=>」之異體。

A00526
A00526-013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口部》。


A00526
A00526-010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俗書刊誤.卷七.略記字始.武后製字》。


A00526
A00526-015-4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平聲.文韻》。


A00526
A00526-015-2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平聲.文韻》。


A00526
A00526-006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文韻.君字》引〈唐夏日游石淙詩序〉。


A00526
A00526-004-1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文韻》。

《四聲篇海.口部》。


注音 ㄐㄩㄣ
漢語拼音 jūn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君」之異體。「君」,《說文解字.口部》云:「,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隸變作「君」。《集韻.平聲.文韻》於「君、」下謂:「唐武后作。」《四聲篇海.口部》曰:「,居云切,與君同。」謹按:《新唐書.卷七六.武后傳》謂武后:「作曌、、十有二文。」宋.王觀國《學林.卷一○.孫休四子名》條下云:「武后自制十有二字,曰曌照、天、地、日、月、星、君、臣、載、初、年、正。」字形與《新唐書》小異。後世字書,如《中文大辭典.口部》及《漢語大字典.一部》並引《集韻》作「」,故「」可收為「君」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二十文.頁103.左
平聲.二十文.頁104.右
隸辨
卷一.平聲.二十文.頁140.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口部.頁74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二十文.拘云切.頁131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七.略記字始.頁570(武后製字)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君上平聲.頁1.左
卷一.君上平聲.頁1.左
卷一.君上平聲.頁1.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二十一文.頁68.右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