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上,篆文丄。」段玉裁改作「二」,並注云:「古文上作二,故『帝』下、『旁』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可以證古文本作二。篆作丄,各本誤以丄為古文。」商承祚《説文中之古文考》:「改丄為二,是也。甲骨文、金文皆同。」

(一)shàng 《廣韻》時亮切,去漾禪。陽部。

①高处。《玉篇·上部》:「上,《説文》云:『高也。』」《詩·周頌·敬之》:「無曰高高在上。」《漢書·東方朔傳》:「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泉之下。」施閏章《蠖齋詩話·龍濟寺》:「天上樓臺山上寺。」

②指天。《書·文侯之命》:「昭升于上,敷聞在下。」《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王逸注:「言天地未分,溷沌無垠,誰考定而知之也。」《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絶衰。」

③高位。蔡邕《獨斷》卷上:「上者,尊位所在也。」柳宗元《封建論》:「使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後可以理安。」

④君主。《廣雅·釋詁一》:「上,君也。」《廣韻·漾韻》:「上,君也,猶天子也。」《管子·君臣下》:「民之制於上,猶草木之制於時也。」《史記·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争欲擊之。」《水滸全傳》第五十七回:「你好生與我喂養這匹馬,是今上御賜的。」

⑤指尊长或在上位的人。《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何晏注:「上,謂凡在己上者。」《禮記·王制》:「尊君親上。」孔穎達疏:「親上,謂在下親愛長上。」《吕氏春秋·審應》:「其在於民而君弗知,其不如在上也。」高誘注:「上,謂官。」

⑥指在上面的一方。《漢書·東方朔傳》:「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後漢書·儒林傳上·歐陽歙》:「上令陛下獲殺賢之譏,下使學者喪師資之益。」

⑦上首;上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鄭玄注:「上,謂席端也。」《新序·雜事》:「昭奚恤曰:『君,客也,請就上位。』」《鏡花緣》第七十一回:「鬮兒雖按次序,坐位仍無上下。」

⑧物体的上端或表面。如:山上;房上;脸上;门上。《易·涣》:「風行水上,涣。」《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猶燕之巢於幕上。」《史記·項羽本紀》:「(項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

⑨侧畔。《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史記·孔子世家》:「唯子贛廬於冢上。」司馬貞索隱:「蓋『上』者,亦是邊側之意。」岑參《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可憐上柳,相見也依依。」

⑩表示范围或方面。如:会上;书上;思想上;政治上。《戰國策·秦策一》:「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鄭德輝《倩女離魂》第三折:「茶飯上不知滋味。」鲁迅《准风月谈·黄祸》:「『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章上也不很看见。」

⑪表示时间。《五燈會元·徑山杲禪師法嗣》:「我十八上便解作活計。」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五旬上因病身亡。」《清平山堂話本·漢李廣世號飛將軍》:「十四年上,匈奴數十萬入寇蕭關。」

⑫等级或质量高的。如:上将;上策。《孫子·謀攻》:「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晋書·宣帝紀》:「棄城預走,上計也。」陸羽《茶經·一之源》:「紫者上,緑者次;筍者上,牙者次。」

⑬时间、次序在前的。王引之《經義述聞·毛詩上》:「古者上與前同義。」《商君書·開塞》:「上不及之時,而下不修。」《樂府詩集·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紅樓夢》第二回:「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

⑭古;久远。《吕氏春秋·蕩兵》:「兵之所自來者上矣。」高誘注:「上,古。」《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然已上矣。」顔師古注:「上謂其事久遠也。」龔自珍《農宗》:「生民之故,上哉遠矣。」

⑮初。《淮南子·覽冥》:「引類於太極之上。」高誘注:「上,猶初也。」

⑯重。与「轻」相反。《方言》卷十二:「上,重也。」《書·吕刑》:「上刑適輕,下服。」傳:「重刑有可以虧減,則之輕,服下罪。」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建中寺》:「明帝幼沖,諸王權上。」《南史·蕭統傳》:「其獄皆刑罪上。」

⑰尊贵。用于敬辞。王維《晚春嚴少尹與諸侯見過》:「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貧家。」《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足下上姓?」

⑱从低处到高处;登;升。《廣韻·養韻》:「上,登也,升也。」《易·需》:「雲上於天。」陸德明釋文引干寶云:「上,升也。」《禮記·曲禮上》:「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孔穎達疏:「涉而升堂,故云『以上』。」王之涣《登鸛鵲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⑲往;去。如:上街;上剧院;上东北辛棄疾《山間競傳諸將有下棘寺者》:「去年騎鶴上揚州。」蒲松齡《聊齋俚曲集·磨難曲》:「上南死命去奔逃。」

⑳向前。如:迎难而上。《戰國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鮑彪注:「上,猶前。」

㉑进呈;奉献。《釋名·釋書契》:「下言於上曰表……又曰上,示之於上也。」《莊子·説劍》:「宰人上食。」《晋書·謝玄傳》:「前後表疏十餘上。」王建《賽神曲》:「新婦上酒莫辭勤。」

㉒凌驾;欺凌。《左傳·桓公五年》:「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國語·周語中》:「《書》曰:『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韋昭注:「上,陵也。」

㉓加;添。如:上油;上煤;上货。《論語·顔淵》:「草上之風必偃。」何晏注引孔安國曰:「加草以風,無不仆者。」《漢書·谷永傳》:「女寵至極,不可上矣。」顔師古注:「上,猶加也。」《太平廣記》卷二百三十二引戴孚《廣異記》:「初還一千,累上至百貫。」

㉔登载;记载。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之十:「新詩纔上卷,已得滿城傳。」《封神演義》第五十七回:「子牙大喜。上了哪吒功。」《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昨日上海《新聞報》上的明明白白,是不會錯的。」

㉕缴纳。如:上税。唐甄《潛書·明鑒》:「闖王來,三年不上糧。」《儒林外史》第九回:「兑七百五十兩替他上庫。」

㉖安装;安上;戴上。如:上刺刀;上螺丝;上门窗。《鏡花緣》第三十七回:「樓窗上鎖,不能開放。」《老殘遊記》第十七回:「你上他這手銬脚鐐是什麽意思?」

㉗染;涂。如:上色;上漆;上药。

㉘进食。用于敬辞。洪昇《長生殿·復召》:「請萬歲爺上膳。」又《驚變》:「娘娘,請上這一杯。」

㉙教读。湯顯祖《牡丹亭·閨塾》:「請先生上書。」又「昨日上的《毛詩》,可温習?」

㉚碰到;遭受。如:上钩;上圈套。《武王伐紂平話》卷中:「自言曰:『負命者上鈎來!』」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一不小心,至少就不免上一点小当。」

㉛出场。如:这场球,你们五个先上。楊顯之《酷寒亭·楔子》:「外扮鄭孔目上。」

㉜居。《玉篇·上部》:「上,居也。」

㉝旋紧。如:上发条;上表;上弦。

㉞缝缀。如:上鞋子;上袜底;上领子。

㉟按规定时间参加。如:上班;上课;上操;上夜。

㊱到,达到。《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不上三年之内,死得一家乾浄。」《儒林外史》第七回:「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家。」《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回:「少説有上千的人,一哄哄到統領門口。」

㊲用于动词后。
表示开始并继续。如:大家议论上了;他又迷上无线电了。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點上燈,我諸般不要吃,只要睡些兒。」《紅樓夢》第十五回:「那少爺一眼看見金哥就愛上了。」
表示达到某种目的或取得某种结果。如:考上了大学;买上了电视机;住上新房。《紅樓夢》第十二回:「忽聽得『咯噔』一聲,東邊的門也關上了。」

㊳向上级。如:上诉;上闻;上访。《晋書·石崇傳》:「臣等刻肌碎首,未足上報。」

㊴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宋史·樂志十七》:「中吕用『上』字。」《遼史·樂志》:「各調之中,度曲協音,其聲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

㊵助词。喬吉《揚州夢·楔子》:「因此上意嬾出豫章城。」

㊶通「尚」。
崇尚;尊崇。《管子·立政》:「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上完利……工師之事也。」《吕氏春秋·盡數》:「今世上卜筮禱祠,故疾病愈來。」孫鏘鳴補正:「上,尚也。」《漢書·地理志下》:「故其俗夸奢,上氣力,好商賈漁獵。」
表示希望、祈愿。《詩·魏風·陟岵》:「上慎旃哉!」朱熹集傳:「上,猶尚也。」

㊷姓。《姓觿·漾韻》:「上,出《姓苑》。《左傳》上之登,爲邢公御。」《續通志·氏族略七》:「上,見《姓苑》。上雄,見《印藪》。」

(二)shǎng 《廣韻》時掌切,上養禪。

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南齊書·文學傳·陸厥》:「(沈)約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2: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