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 《説文》:「蓁,艸盛皃。从艸,秦聲。」 (一)zhēn 《廣韻》側詵切,平臻莊。真部。 ①〔蓁蓁〕 ⒈草叶茂盛。泛指植物茂盛貌。《説文·艸部》:「蓁,艸盛皃。」《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葉蓁蓁。」毛傳:「蓁蓁,至盛貌。」《文選·班固〈東都賦〉》:「百穀蓁蓁,庶草蕃廡。」李善注引薛綜曰:「蓁蓁,盛貌也。」 ⒉积聚貌。《楚辭·招魂》:「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王逸注:「蓁蓁,積聚之貌。」 ⒊头戴物貌。《爾雅·釋訓》:「蓁蓁,戴也。」郭璞注:「頭戴物。」邢昺疏:「婦人盛飾貌。」 ②众多。《玉篇·艸部》:「蓁,衆也。」 ③通「榛」。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坤部》:「蓁,叚借為榛。」 ⒈棘丛。《莊子·徐无鬼》:「衆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於深蓁。」成玄英疏:「蓁,棘叢也。」晋曹冏《六代論》:「宫室變為蓁藪。」唐沈既濟《任氏傳》:「窺其中,皆蓁荒及廢圃耳。」 ⒉木名。果实似栗而小,果仁可食。唐李賀《老夫採玉歌》:「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涙。」 (二)qín 《集韻》慈鄰切,平真從。 草名。《集韻·真韻》:「蓁,艸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