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抗 |
释义 | 抗 《説文》:「抗,扞也。从手,亢聲。杭,抗或从木。」 (一)kàng 《廣韻》苦浪切,去宕溪。又胡郎切。陽部。 ①抵御;抗拒。《説文·手部》:「抗,扞也。」《儀禮·既夕禮》:「抗木横三縮二。」鄭玄注:「抗,禦也。所以禦止土者,其横與縮各足掩壙。」《墨子·非攻中》:「(智伯)欲以抗諸侯。」《荀子·臣道》:「有能抗君之命,竊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國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國之六利,謂之拂。」楊倞注:「抗,拒也。」 ②匹敌,对等。《篇海類編·身體類·手部》:「抗,敵也。」《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司馬貞索隱引崔浩云:「抗,對也。」《後漢書·班彪傳》:「榮鏡宇宙,尊無與抗。」李賢注:「抗,猶敵也。」《南史·謝瞻傳》:「瞻文章之美,與從叔混、族弟靈運相抗。」 ③支撑。宋劉斧《青瑣高議·范敏》:「敏倦,僕人亦不能行,乃縱馬嚙草,僕亦倚木而休,敏抗鞍而卧。」清毛奇齡《喪禮吾説篇一·屬幠楔綴沐襲含説》:「浴法就牀抗衾,渜之以二巾而收其潘。」原注:「抗,手搘起也。」 ④举;张。《廣雅·釋詁一》:「抗,舉也。」又:「抗,張也。」《詩·小雅·賓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張。」毛傳:「抗,舉也。」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虞翻)抗鞭欲擊(于)禁,(孫)權呵止之。」胡三省注:「抗,舉也。」 ⑤振。《廣韻·宕韻》:「抗,振也。」清方苞《聖主親征漠北頌》:「躬涖行間,率先士卒,抗威萬里沙場之外。」 ⑥救。《國語·晋語四》:「未報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韋昭注:「抗,救也。」 ⑦进,上。《漢書·揚雄傳下》:「獨可抗疏,時道是非。」顔師古注:「抗,舉也。謂上之也。」《晋略·國傳二·漢趙劉氏》:「于是太尉范隆等皆抗表遜位,以讓元達。」 ⑧收藏。清翟灝《通俗編·雜字》:「抗,今猶呼藏物為抗。」《周禮·夏官·服不氏》:「賓客之事則抗皮。」鄭玄注引鄭衆曰:「謂賓客來朝,聘布皮帛者,服不氏主舉藏之。」 ⑨极。《文選·馬融〈長笛賦〉》:「藎滯抗絶,中息更裝。」李善注:「《喪服》子夏傳曰:『抗,極也。』」 ⑩刚直。如:抗直。《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亦可謂抗直不撓矣。」唐劉知幾《史通·曲筆》:「如王劭之抗詞不撓,可以方駕古人。」 ⑪高;高尚。《楚辭·宋玉〈九辯〉》:「堯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王逸注:「聖迹顯著,高無顛也。」《淮南子·説山》:「申徒狄負石自沉於淵,而溺者不可以為抗。」高誘注:「抗,高也。」清方苞《書高密單生〈追述考妣遺事〉後》:「君子之為學也,深其功識猶患淺,抗其志行猶患卑。」 ⑫悬挂。《方言》卷七:「抗,縣也。自山之東西曰抗。」《廣韻·宕韻》:「抗,縣也。」 ⑬姓。《通志·氏族略五》:「抗氏,望出丹陽,後漢泰山都尉抗徐世居丹陽。」 (二)gāng 《集韻》居郎切,平唐見。 同「掆(扛)」。抬;举;承担。《集韻·唐韻》:「掆,舉也。或作抗。」章炳麟《新方言·釋言》:「淮南以肩任物曰抗。」《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各式事情,兄弟都替他抗下來了。」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